金刚川喀秋莎是谁发射的 金刚川历史事件人桥

相信看过电影《金刚川》的朋友,应该还对下面这组镜头有印象,危急时刻,“喀秋莎”的火箭弹划破黑夜,一举端了美军的阵地 。看完电影之后回到家看到有人在网上问,“既然喀秋莎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早点放?”,对于这个问题,简单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时机问题,二就是太贵了 。

金刚川喀秋莎是谁发射的 金刚川历史事件人桥

文章插图

金刚川喀秋莎是谁发射的 金刚川历史事件人桥

文章插图
当年被称为“绞肉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因为我志愿军209团在反击时多放了一次“喀秋莎”,还被军长秦基伟批评了,说这一轮“喀秋莎”过去,就是几百两黄金啊!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喀秋莎”的故事 。
“喀秋莎”的本质其实是火箭炮,而火箭炮在陆地战场上可以称得上是“开路先锋”了 。火箭炮是一个大面积的杀伤武器,对付群体目标非常有效,一个火箭炮通常有好多个发射管,一排排一层层地排列起来,就好像一个运动自如的火炮群,一次性就可以发射10-20枚火箭弹,就像电影画面中那样,非常壮观 。
除了火力密集之外,火箭炮还射程远,并且机动性很强,操作也简单,因此,在大部队发起进攻之前,通常会先用火箭炮发起一轮大面积的攻势 。还有就是,火箭炮一般是由汽车运载,打完了就跑,神出鬼没,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

金刚川喀秋莎是谁发射的 金刚川历史事件人桥

文章插图
而在火箭炮“大家族”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前苏联的“喀秋莎” 。因为“喀秋莎”火箭炮火力凶猛,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消灭敌人的密集部队,从而压制敌军火力和摧毁敌人的防御系统 。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大显身手,令敌人闻风丧胆,被德国军队称为“鬼炮” 。
“喀秋莎”最初亮相在战场上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而对于“喀秋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出于极端保密的原因,连操作这种火箭炮的炮手都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只能在炮架上看到印有俄文“K”这个字母(共产国际工厂的首字母),俄语音为“喀”,于是便用苏联著名歌曲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为它命名,亲切地称其为“喀秋莎” 。

金刚川喀秋莎是谁发射的 金刚川历史事件人桥

文章插图
“喀秋莎”火箭炮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八条发射滑轨,一次可发射口径为132mm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可达到8.5千米,可以单射,也可以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 。
“喀秋莎”火箭炮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大约需要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要7-10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使用的“喀秋莎”火箭炮总共有四大系列,分别是BM-8系列、BM-13系列、BM-30系列和BM-31系列,最为典型的是BM-13系列 。
“喀秋莎”在二战中赢得了苏联士兵们的广泛好评和青睐,它曾在莫斯科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喀秋莎火箭炮的诞生,也开启了火箭炮大面积压制敌方的时代,不愧是士兵心目中的“战争女神” 。
1941年7月14日,苏军大尉弗列洛夫率领指挥一个刚刚组建的炮兵连,抵达了战场第一线 。这个炮兵连装备了七门新式火炮,这种新式火炮没有人们熟悉的粗大炮管,看上去只像是一排铁架子 。但是随着弗列洛夫一声令下,这排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铁架子,一下子就射出112发炮弹,一举摧毁了德军的一列军用列车和交通枢纽站 。德军慌了神,立即把苏联红军使用的武器向希特勒做紧急汇报:“在俄国人的东方战线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武器,击中的地方,钢铁会熔化,土地会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