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历史,文化遗迹是相当丰富 。其中成语就是其中之一,有些成语来自古人的故事和典故,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羽扇纶巾”等等,那么一些我们从小就学得,又代代相传的成语典故,如“毛遂自荐”、“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等背后主人公的命运如何呢 。让我们来闲聊下这些成语中的主人公命运 。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
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当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的国度邯郸被围,情况万分危急 。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动身前往楚国,请求援救 。当平原君挑选同行之人时,平时并无什么表现的毛遂则主动要求同去 。
但是在楚国,平原君与楚王的会谈并不成功 。此时毛遂就手持宝剑走上宫殿,对楚王陈述利害关系,终于说动楚王出兵救赵 。
经过这件事之后,毛遂便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别优待 。第二年,当燕国进犯赵国时,平原君便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 。可是,平原君只见到毛遂外交能力强,却不知他并非将才 。
结果可想而知,燕赵在昌都大战,最终赵军被燕军杀的片甲不留 。而毛遂面对眼前的惨状,无地自容,最终自刎而亡 。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为西晋末期东晋初期的祖逖和刘琨 。祖逖年轻时非常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俩会在半夜一听到公鸡打鸣就穿衣起床,拿剑练习 。
祖逖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并迫使石勒不敢南侵,但因战功显赫,遭到朝廷的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 。最后,祖逖在东晋朝廷的明争暗斗之中忧愤而死 。
而刘琨在西晋灭亡北方沦陷时,依旧坚守并州,成为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后来因为爱惜刘琨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杀,再无兵力与各族争斗,故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 。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一位是东汉的孙敬,一位是战国时的苏秦 。孙敬悬梁,苏秦刺骨 。当时由于在三更半夜看书容易打盹,为了不打盹,于是孙敬就用绳子一头绑着自己的头发,一头系在房梁上,当打盹时头一低就会拉扯头发而疼,这样就会清醒起来 。而对于同样的打盹,苏秦则用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以此来弄清醒自己 。
悬梁的孙敬最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当起了教授 。而刺骨的苏秦则开始游历各国,多年后身佩六国相印,进行合纵抗秦 。可惜最后被齐国的政敌派人给刺杀而亡 。
学成后的苏秦开始游历各国,多年后身佩除秦国外的六国相印,积极组织六国合纵抗秦 。最后,被齐国的政敌派人刺杀 。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投笔从戎:扔掉笔去参军 。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东汉的班超 。班超出身家庭极好,父亲是才高博学的班彪,哥哥则是《汉书》作者班固,就连妹妹也是有名的才女班昭 。
于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班超就进入了事业单位,可是由于公务性质过于枯燥,看不见未来,于是他把笔一扔,说道:“大丈夫应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果然不久后班超就从了军,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定远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