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怎么办 回避型人格怎么改变

回避型人格是来自于个体的自卑,不愿意与人相处,如何让自己不感到自卑是解决改变回避型人格的基础,变得自信阳光起来,那么回避型人格怎么办?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怎么办 回避型人格怎么改变
文章图片
回避型人格怎么改变?
心理学上认为,回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病态人格,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或者逃避型人格,该人格最明显的临床特征是自卑、逃避社交。
一、容易受到伤害
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往往内心脆弱,对外界的排斥极为敏感,并会扩大别人无意的伤害。除非确信能受到欢迎,否则,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他们极度自卑,并过度自我保护,他们几乎不会主动克服困难,也从不会冒险,轻言放弃是常态。
二、内心孤单无助
他们大多孤身一人,除了父母至亲,难有知心朋友或者伴侣,因为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长期情绪苦恼、精神状态异常。
三、行为举止退缩
他们敏感羞涩,极易自我否定,并总是逃避社交活动,在一些社交场合,他们总是选择沉默不语。他们存在心理缺陷,导致他们内心深处深深的无力感,他们与社会始终格格不入,因为这个社会带给了他们不安。
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类人群几乎无法承担社会事务,也无法贡献自身价值。他们与这个社会存在明显的边界感,导致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度很低,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那么,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应该如何克服这种病态心理呢?
一、客观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是关键,在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之前,首先要自我接纳。即创造合理的外界环境,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逐渐建立自信,慢慢消除自卑,从而提高自我评价。
二、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学上有一种恐惧症的系统脱敏疗法,而这种关于恐惧症的疗法对于回避型人格也同样适用,通过系统脱敏,可以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慢慢适应社会环境。
三、尝试深度社交
回避型人格之所以逃避社交,其实是因为过度保护,防止自身受到伤害,他们可以尝试通过网络与外界接触,然后在实际生活中循序渐进,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最终形成正常社交。
同时,可以多看看关于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通过书籍不断调试自己内心的状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克服困难,让书籍帮助自己走出回避型人格的病态心理。
个体心理学观点认为,我们的意识对于行为选择具有决定性,从这个角度看,既然回避型人格自卑且逃避社交,那么,我们也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深度社交在意识层面影响我们的决策,摆脱回避心理。
回避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怎么办 回避型人格怎么改变
文章图片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如何让自己不会感到自卑!
1、以德服人,持续去做正能量的事情。(儒家思想)
你没看错,真的是以德服人哪!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认知行为疗法”,我的思路来源是儒家思想学说。如前面所述,这属于伪心理学,跟心理学没半毛钱关系。
PS: 如果对伪心理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对伪心理学说不》。
而真实的心理学也属于理论和科学验证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而且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非常复杂,这不是一个简单理论能解释的。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通过一些心理活动和思考模式来改变生活习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简言之,管用就行。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