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400字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 二 )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李家寡母孤儿,就更难找到工作了 。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父亲李云经也受过很好的教育,以教书为职业 。李嘉诚从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3岁就开始读唐诗,到小学毕业时,已经能读《红楼梦》、《老残游记》、《资治通鉴》了 。
可是,李嘉诚3岁时,祖父就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 。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然而都没赚到钱,最后还是回到家乡来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李嘉诚放学后,常常到码头边去捡煤屑 。父亲生了病,也没有钱去医院,还要坚持工作,有时候一边批改学生的作业,一边大口大口地吐血,使小嘉诚深感心痛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嘉诚一家人离家逃难,先后在汕头、惠阳、广州等地流浪,经常露宿车站 。父母和小嘉诚都不得不到大街上卖香烟、糖果、针线挣点钱,忍饥挨饿过日子,最后一家人逃到香港避难 。李云经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床 。1943年,还不到40岁的李云经就离开了人世 。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从此失学了 。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李家寡母孤儿,就更难找到工作了 。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五口 。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对母亲非常孝顺,他不能不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所以到处找事情做 。一位茶楼老板看他们可怜,答应收留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 。16岁的小嘉诚,从此踏进纷纭复杂的社会,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 。
南方人起得早,睡得晚,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 。每天“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一个未成年的少年来说,这实在是太难熬了 。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的“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但是他想到母亲和弟妹,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分忧,就是再困难也得拼下去 。有一次,因为太疲倦了,他一不小心把一壶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 。当时他很紧张,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可是那位客人反而为他开脱,不准老板开除他 。这件事给李嘉诚的印象很深,几十年以后,当他成为香港有名的大富豪后,还感慨地说;“如果能找到那位客人,我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 。”他还说:“这也是一次教训,谁叫自己不谨慎?父亲曾多次告诫我,要作男子汉,就要‘失意不能灰心,得意不能忘形’ 。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第一是要能吃苦,第二是要会吃苦 。”
李嘉诚在茶楼里一泡两年 。他对这段生活从来没后悔过 。他说,茶楼是三教九流聚会的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都能看到听到 。久而久之,就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他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也知道了该怎样与这样的人相处 。他读书不多,但是学会了利用环境观察别人,这也算是社会心理学吧!这时练出的本领,对他生的事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贫困的生活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 。
来往茶楼的客人里,最让李嘉诚羡慕的是实业家 。他发奋向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发誓也要做一个实业家 。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李嘉诚17岁那年,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 。他找到一份为塑胶厂当推销员的工作,便辞掉了茶楼里的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