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穷就不要生孩子了,听着很自私和无奈,但却是最大的真相

法庭上 , 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 , 原因是 , 他们生了赞恩 , 却没有好好抚养他 。 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 , 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 , 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 。 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 , 赞恩愤怒离家 , 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 , 相互扶持勉强生活 。 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 , 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他状告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
这是发生在黎巴嫩的真实故事 , 导演把这件事稍作改编 , 搬上了大荧幕 , 这部电影叫做《何以为家》 。
这部电影反映的恰恰就是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 。 这其中就包括因为贫穷所导致的孩子丧失了基本的童年 , 终其一生都在为忙碌和生活奔波 。
得不到好的生活条件 , 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 , 常年因为自卑和贫穷产生的怯弱 , 导致在社会中也很难取得先发优势 。
更重要的是 , 由于教育和父母经济能力的差异 , 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在教育这一块 , 很难拥有较高的终点 。
有一个数据是 , 农村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仅仅只有20%左右 , 这个数据其中还以三本学校居多 。
有人说:穷就不要生孩子了,听着很自私和无奈,但却是最大的真相
文章图片
有的人认为“穷就不要生孩子” , 这话虽然听起来很自私很无奈 , 但这是为后代着想 , 和敢于面对现实 。
其实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还是比较正确的 。
尤其是从过去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到今天的工业化时代 , 这一点就变得更加重要 。
过去农耕文明中 , 生娃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 那个时候大家也都差不多一穷二白 , 决定我们能不能吃饱肚子的关键也仅仅只有土地和劳动人口而已 。
有人说:穷就不要生孩子了,听着很自私和无奈,但却是最大的真相】但是今天不同了 , 在工业化时代下 , 体力劳动不再是单一唯一性的了 , 读书、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 经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
这也就导致了 , 生娃这件事从过去的养儿防老变成了追求质量而非追求数量 , 走精品化路线 。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 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不同 。 有的人认为生娃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 而是整个家族、延续血脉的重要性 , 非个人意志去改变 。
有的人认为穷就不应该生娃 , 因为生出来面对这个竞争巨大的社会 , 经济实力则取决于竞争的胜负 , 以及起跑线 。
有人说:穷就不要生孩子了,听着很自私和无奈,但却是最大的真相
文章图片
之所以会有“穷就不要生娃”的观点出现 , 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了 , 靠着发奋努力读书已经很难在竞争中获胜了 。
毕竟对于经济收入不同的家庭来说 , 这彼此之间的差异可谓说是降维打击 。
别人家孩子上着清华北大名师辅导班 , 甚至能够一对一教学辅导 , 其水平不知道比一般的老师高出多少 。 那你觉得 , 这是你发奋用功读书就能够追上的吗?
显然 , 这是不可能的 。
个人的力量在资源面前 , 显得微不足道 。
除此之外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贫穷的确是遗传的 , 且一传就要传三代 。
除非 , 财富的资源分配被再次打乱 , 新的机会再次涌现 , 那么贫穷一代才有些许机会 。
否则 ,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陪伴、父母那蒙昧无知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 ,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的童年 , 这会让他从骨子里具备“穷人思维” , 难以翻身 。
有人说:穷就不要生孩子了,听着很自私和无奈,但却是最大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