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孩子产生胆小、学习差等错误自我认知,用这2种方法可以纠正

我一直强调:培养孩子的过程 , 其实就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的过程 。
孩子一旦对自己建立了某种认知 , 并且把它看作自己的特点 , 那么孩子在以后的行为做事中 , 就会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行事 。 因为人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会提前进行预判 , 判断其成功率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 , 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自己的个人能力 。 而自我认知就是对个人能力的概括认识 。
比如说 , 一旦孩子建立了自己是比较胆小的自我认知 , 那么对于做任何需要挑战的事 , 孩子就会天然地排斥 。 他会主动地逃避 , 避免面对这样的问题 。
相反 , 一旦孩子建立了相对积极的自我认知 , 孩子在做事时就会变得比较自信 。 比如说孩子建立了自己学习好的自我认知 , 那么孩子在面对学习问题时 , 就会比较自信 , 敢于去接受这样的学习挑战 。
我们平常所说的培养孩子的性格、习惯等等 ,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孩子这样的自我认知 , 让孩子认为自己具有这样的性格、习惯 。 一旦孩子内化了这些 , 父母也就教育成功了 , 因为孩子真的变得具有这些优秀的性格和习惯了 。
一旦孩子产生胆小、学习差等错误自我认知,用这2种方法可以纠正
文章图片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说“培养孩子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 。
而孩子自我认知的形成 , 虽然跟孩子本身的遗传有关 , 但是同样也离不开父母的后天教育 。
后天教育对孩子自我认知的影响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就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对自我的认知 。
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 , 他们对自我的判断主要来自外界的评价 。
因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 , 他们一方面大脑发育不完全 , 另一方面经验不足 , 因此他们无法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 。
大家想想 , 为什么幼小的孩子特别容易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 , 比如说会爬窗户 , 甚至从窗户上掉下来 , 或者是用手往插座里插 , 再或者摸烧的通红的炉子……孩子之所以做出这些危险的行为 , 就是因为他们经验不足 , 无法判断这样行为后果 , 当然也就不能避免这些危险的行为了 。
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 , 判断问题主要依赖父母 。 往往父母说什么 , 他们就信什么 。 因此如果父母不注意 , 发表了错误的言论误导了孩子 , 孩子就可能对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 , 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
还是以胆小为例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 现在的孩子胆小的越来越多了 。 我周围就有两个亲戚家的男孩特胆小 。 胆小到什么程度呢?不仅是各种小虫子不敢碰 , 见到都躲 , 就连我们这里常吃的蚂蚱、金蝉 , 孩子也是一动也不敢动 。
这是孩子本身性格导致的吗?我觉得不是 , 更主要的是现在教育导致的 。 因为我观察了 , 这两个孩子都是奶奶带大的 。 而他们的奶奶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 , 就是对孩子保护过度 。 平常是紧跟在孩子后面 , 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 不仅如此 , 一旦孩子稍微接触有点危险的事 , 奶奶就制止孩子 。 奶奶制止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制造恐惧 , 让孩子感到害怕 。 比如说孩子摸小狗 , 奶奶就会威胁孩子:别碰它 , 咬你啊 。 久而久之 , 孩子倒是安全了 , 但是孩子也真的就变得特胆小了 。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 , 一定要谨言慎行 , 避免塑造孩子不良的自我认知 。
一旦孩子产生胆小、学习差等错误自我认知,用这2种方法可以纠正
文章图片
但是如果不良的自我认知一旦形成 , 比如说父母发现孩子胆小 , 不敢尝试时 , 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不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