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在上海,外地妈妈们抱团养娃( 四 )


全职妈妈|在上海,外地妈妈们抱团养娃
文章图片
图|正在画画的孩子
全职妈妈|在上海,外地妈妈们抱团养娃
文章图片
不是“我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在养孩子这件事上,即使是同一个社区里的家长,能合力完成的事项有限,建群交流经验已属难得 。
但孙洁不这么想,她一直主动与社区中的不同妈妈加好友,希望找到理念近似的人,抱团带娃 。
2016年,搬到国定一社区后,孙洁在那个老旧小区里,嗅到熟识的社区感 。她说,这里的居委会书记如邻家大妈般和蔼,周遭有公共空间方便大家进行社区活动,还有如创智农园、火车头菜园等社区花园 。
那里的人文环境也很好,附近有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孙洁有时会去这些高校的食堂吃饭,结识了附近社区的妈妈 。
后来,孙洁在社区夏令营当志愿者时,遇到了更多在育儿上一样有深远考虑的妈妈 。
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中不知不觉将育儿的思考从“安全照看”再往前延伸 。
在大城市,外来妈妈兼顾带娃和工作独木难支,有没有可能通过互助育儿解决问题?如果有,如何让孩子在友好的混龄环境下成长?不拘泥的育儿想法在讨论中逐渐拓展开 。
在钢筋水泥组成的都市里,和不熟悉的人建立信任都很困难,更何况要把孩子交给对方照看 。
家长们习惯于先不动声色地观察陌生的对象 。高高的社交防线,在严格的观察下,才有机会慢慢放下 。
“要了解一个人,需要从每天的细节里看 。”无论到哪个社区,家长们都是通过遛娃群来找到“同类” 。
线下见面后,打成一片的孩子会成为松动关系的按钮,有的家长会借此机会邀约对方到家里做客,以娃会友的同时,两个陌生的家庭也开始逐渐熟悉 。
全职妈妈|在上海,外地妈妈们抱团养娃
文章图片
图|花园里,孩子们在玩耍
穆穆的画社开到国定一社区附近后,新来的家长们会好奇,来课上旁听,但家里的孩子仍送到外边两三百一节的兴趣班 。
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熟悉,家长们才会把孩子送来 。类似的情况也在社区夏令营里发生过 。
互助育儿过程中,许多家庭的关系更近了 。孙洁有一个社区邻居群,里面有五六十组平常玩得比较好的家庭 。
在群里,常常有人招呼着别家家长,如果没时间照顾孩子,就让孩子到他们家吃饭 。有人周末加班甚至出差,会有邻居主动请缨,说家里要出门旅行,可以把加班家长的孩子也带出去一起玩 。
孙洁照顾过爸妈出差的孩子,她的孩子们也托给邻居照顾过 。去年疫情期间,孙洁和丈夫去医院看牙,隔壁财大社区的一位妈妈临时帮她照看过豆丁和豆丫 。
有好几次周末,穆穆带着大儿子一起上课 。有熟识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画社后,主动提出帮穆穆带他出去遛一圈 。
有时,儿子被领去玩了滑梯;有时,他会兴冲冲地跑回来展示手中的礼物:“阿姨给我买了一颗种子球 。”
“这真是远亲不如近邻 。”在孙洁看来,这是一群人之间产生了信任,“(这么一来)就有很多互助的可能 。”
家长们互助育儿的举动,有意无意间,也把不同年龄的孩子聚到一起,形成了混龄教育的环境 。当然,孩子们也意外学到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