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三 )


而在河北,这种创新融合的尝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实践了,还是官府菜的身份,名曰:李鸿章烩菜 。这一锅里,白菜粉条都退到了配角的位置,海参、花胶、蹄筋成了必须原料,猪肚、鸡肉和火腿都要以葱姜绍兴黄酒蒸透入味——这道传统民间家常菜,突然变得昂贵而隆重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海参、蹄筋等重磅材料熬成的“李鸿章烩菜” 。
关于“李鸿章烩菜”如何得名,一个常见说法是李鸿章出使欧美时想念家乡菜,回到直隶府后膳食主管为了讨好他而特意研制,还加入了李鸿章老家安徽的一些特色 。
“李鸿章烩菜”如今已是各家河北菜馆当仁不让的头牌,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太过繁琐,山珍海味“下凡”到烩菜里,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如那熬出来的一锅软烂更香更亲切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 河南开封的“烩四味菜” 。
无论是熬菜还是烩菜,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民间在困难时期为了简化生活、老百姓在苦中尽量改善生活的的菜品 。在华北地区,猪肉和白菜是烩菜当仁不让的两大主角:少少的几片肉为整整一锅菜提供了油腥,而白菜则是旧时北方漫长冬季最长情的守护者 。
在物质生活已经很丰裕的今天,无论食材多少、价格几何,大锅菜在北方的冬日笼罩着一层叫做“家”的氛围:当我们穿越严寒和疲劳回到家中,家人围坐桌边、一盆热气腾腾的烩菜霸气立于桌上,食物从胃暖到心,任何烦恼纷扰皆可抛 。
“烩”菜的香,北方人才懂 大烩菜起个好听的名字

文章插图
炖的、烩的、熬的,
你家的大锅菜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