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决定继续留在城市里( 二 )


潘登开启了远光灯,光线瞬间刺透雨幕 。就着这束光线,潘登在黢黑的湖边路上,缓慢而艰难地向前挪动着 。空旷的大道被灯光刺破,随即又被瓢泼大雨遮住了远方的视线 。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20分钟的路程,潘登开了1个多小时才在湖边黑黢黢的停车场里找到李琦 。李琦此刻正坐在驾驶座上,绷直了身体朝着潘登挥手 。
此时已经临近深夜十二点,也是李琦被困停车场的第二个小时 。
“你来了,太好了,太好了”,李琦哽咽的声音被暴雨吞去大半——他原本做好了手机没电、对方联系不上自己,无法被救援的打算 。

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决定继续留在城市里

文章插图
图 | 潘登找到对方的车
可没想到在暴雨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冒着雨找到了自己,还淋着雨给自己修车 。
当车可以启动后,李琦拿出现金想表达感谢,潘登拒绝了,“小事,我们应该做的” 。
对于潘登来说,这不过是平常的一次救援,但是对李琦来说,这是在城市中的一次温暖 。
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决定继续留在城市里

文章插图
图 | 被救援的李琦发布的朋友圈
在城市里,每分每秒都在上演温暖感人时刻 。
或是为他人奔走呼号、或是深夜等待航班挥动手中的红旗说一句“欢迎回家”,或是给陌生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羹、又或是短暂的容身之处 。
开放的沙发“学姐,你这边是可以暂时借住吗?”多多收到一条好友申请 。
通过申请后,对方很快发来一段介绍,介绍里称自己是多多的学妹,云南人,即将到北京来工作,但是没有落脚的地方,得知多多开放自己的沙发,于是想问能否收留自己,租到房子后就搬走 。
隔着屏幕,多多都能想到对方怀疑的眼神 。
今年5月初,北漂多多在北京回龙观租了一个30平左右的长条形开间,并在朋友圈发布了开放自己出租房内沙发的消息 。为了保证安全,多多规定,“必须熟人介绍,仅限女孩子” 。
她在房子中间拉了一条麻绳,挂上了不透明的窗帘,将房间分成了客厅和卧室 。客厅里放着她购买的一张沙发床,也就是多多决定开放的区域,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睡觉 。
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决定继续留在城市里

文章插图
图 | 多多的出租房
决定提供沙发,并不是多多心血来潮的想法 。
3年前的3月,多多从成都的高校来到北京实习,她在网上联系到了一名中介,通过2800元一个月的价格,从中介手上转租到了一套还有3个月到期的房子 。
可离退房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中介就找上了多多 。为了让多多提前搬走,中介不仅在多多上班时,要求她回来配合看房,也在深夜时带人敲过多多的房门 。
不堪骚扰的多多连夜收拾了行李,“可接下来怎么办呢?”
最终一名同样在北京的学姐收留了她 。这才让多多安心完成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实习、顺利转正留在了北京 。
因此,当多多有能力租下整个房间后,她也决定将自己的房间出租出去 。
第一次开放出租房里的沙发,源于去年蛋壳公寓暴雷事件,亲历者将这件事称为“最寒冷的一夜" 。
多多所在小区的租房群里,有人开始整理信息,提供空房转租房源,也有人愿意提供一个临时的短期住所,让同样北漂的年轻人的夜晚不那么寒冷 。
多多也在群里发布消息,“回龙观有一张沙发床可以提供,仅限女生入住” 。
那天晚上,有个陌生的女孩拉着自己的行李敲开了多多的大门,在那个女生狼狈的身影上,多多看到了自己,“在外漂泊的人,真的太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