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小面为什么不够“有趣”?( 二 )


趣小面为什么不够“有趣”?

文章插图
(图 / 大众点评截图)
【趣小面为什么不够“有趣”?】这点不难理解 。因为从项目筹备到真正开业,缺乏餐饮背景的趣小面团队匆匆上阵,为消费者呈上一份口味欠佳的面条 。而很多已经被美食“养刁了”的挑剔面食爱好者,对此似乎并不买单 。
「子弹财经」还发现,仅三元桥这家店大众点评页面8个负面评论下,每一个都还有十几条附和的留言 。
产品好吃不好吃,消费者吃一次就知道了 。而没特色的小面,后面给再多的折扣消费者可能都不会再光顾——因为餐饮领域可供选择的品牌太多了 。
2、复制瑞幸的漏洞陆正耀新一轮创业,选择小面这个领域还跟他想复制瑞幸的高速增长有关 。
毕竟瑞幸已经成为他创业历史中一个不可多得的高光时刻,他仅用18个月就将一个从0开始的餐饮品牌带到了纳斯达克的敲钟现场 。但同时也创下了最快退市纪录,13个月后因财务掺假而被停牌 。
陆正耀事后总结瑞幸成功经验时曾表示,将饮品和社交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才是瑞幸势如破竹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
毕竟,老友相聚、商务洽谈一起喝喝咖啡顺理成章 。而且赶上移动社交电商崛起,当时瑞幸通过裂变营销及朋友圈社交实现了品牌效果最大范围的传播 。
因此,对于新的创业项目趣小面,陆正耀也迫切想给其安上社交的基因 。
问题是,一碗小面并不具备这种社交属性 。
关键在于,很难想象企业高管坐在一起大吃小面、同时互相交流的场景 。某种意义上说,餐饮业能跟社交场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火锅,所以现在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餐食品牌,绝大多数都跟火锅相关 。
比如海底捞、呷哺呷哺以及刚在港股递交招股书的捞王火锅 。
原因就在于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只有合餐制才有社交和商务基因 。所谓的商务饭局,一定是点一大桌子菜大家坐在一起边聊边吃 。而由于各种菜系的餐厅对原料和菜品的控制,很难达到投资人关注的标准,而火锅的标准化是个例外——只有所有原料都能直接细化成财务报表上数字的餐饮形式,才能迅速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
从这点来看,陆正耀下了大决心做的趣小面,首先选择的分餐制就并不符合餐饮社交和商务的要求 。所以,趣小面也无法完全复制瑞幸的年轻人社交模式 。
同时,小面也并不是年轻人首选的餐饮赛道 。由于都市年轻白领绝大多数中午都以快餐和外卖为主,汤水过多的面条不是首选,反而盖浇饭选择率较高 。原因也很简单,在外卖小哥配送过程中,多汤多水的面条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撒漏,这不光给外卖小哥送递过程带来麻烦,也给吃外卖的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 。
此前陆正耀靠瑞幸获得的成功,就在于比较理解年轻人的消费,这才会诞生一月卖了一千万杯生椰拿铁的销售奇迹,也让众多年轻人愿意掏钱为咖啡买单 。
咖啡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而且瑞幸推出的不少创新咖啡饮品,都让年轻人感到新鲜和有购买欲 。
“陆正耀选择小面这个赛道是有问题的 。”某知名创投基金投资经理陈硕对「子弹财经」表示,“很多投资基金都投入过餐饮领域,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 。所以陆正耀本身选择的赛道就有问题,投资基金不青睐就说得过去了 。”
在他看来,陆正耀的趣小面产品也并不十分清晰,跟竞争对手基本上重合,没有什么新意,“我们看不到突破,而且面的口味和秘方上也没有什么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