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持续加码 半固态电池即将量产装车

  自今年1月蔚来汽车发布首款150kWh固态电池 , 并称搭载该电池的蔚来ET7轿车续航将超过1000公里的消息发布后 , 固态电池的关注度就直线上升 。临近年关 , 这一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方向的技术 , 又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 相关布局企业不但频获资本青睐 , 同时其量产之路也有实质性的进展 。
  多家固态电池企业再获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 , 全球范围内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有40多家 , 其中不少具备实力的企业都备受资本追捧 。近期 , 国内的辉能科技、卫蓝新能源;国外的Factorial Energy等均被曝出再次收获了大量的融资 。
  10月29日 , 辉能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 融资金额为3.26亿美元(约合20.85亿元人民币) , 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丹丰资本和软银中国 。天眼查显示 , 这已是辉能科技获得的第5轮融资 。
  辉能科技表示 , 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辉能固态锂电池量产建设及全球扩产规划 , 旨在促成公司在2023-2025年间于亚洲、欧洲及美国的扩厂建设 , 以满足主流车厂对优质动力电池当地制造和当地供给的需求 , 从而加速为其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固态电池解决方案 。
  据了解 , 辉能科技成立于2006年 , 2013年以来相继推出了三款固态锂电池 , 并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商业化量产 。近年来 , 辉能开始加速在新能源车汽车领域的重点布局 。
  2019年 , 辉能科技与蔚来汽车、爱驰等新势力车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 , 辉能科技又与一汽签了框架协议 。据辉能科技创始人兼CEO杨思枏曾透露 , 除了一汽之外 , 还有多家国字头车企和合资企业与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 。“虽然是示范性 , 但这些车会真实投入到市场当中 , 每家车企的规模大概在3000-5000台 。”
  11月26日 , 小米集团、华为等战略机构将投资卫蓝新能源的消息被放出 。据消息人士透露 , 华为、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在今年8月已经签字决定投资卫蓝新能源 , 该项目估值50亿人民币 , 卫蓝新能源获得投资额约5亿元 。
  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 , 卫蓝新能源是国内最早一批实现固态电池批量生产的企业 。去年8月 , 卫蓝新能源在江苏溧阳的固态电池产业示范基地 , 就已经建成了2亿瓦时的混合固液固态动力电池示范生产线 。其产出的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达到270Wh/kg , 已在工业类无人机、特种领域已经率先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
  国外方面 , 日前有外媒报道 , 戴姆勒和Stellantis相继表示将对固态电池制造商Factorial Energy进行战略投资 , 当前Factorial Energy正寻求将其电池技术商业化 。而在此前的一个月 , 现代和起亚也与Factorial Energy签订了合作协议 , 共同开发和测试电动车的电池技术 。
  据报道 , Factorial的固态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解决了阻碍消费者大规模采用电动汽车的关键难题:续航里程和安全性 , 第一批电池原型可能最早将于明年进行测试 。与Factorial Energy达成战略合作后 , 奔驰官方称:“最早在明年进行测试原型电池 , 五年内将固态电池技术集成到汽车上 。”而Stellantis计划在2026年推出首款固态电池技术电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