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后氢能源汽车将进入快车道( 二 )


  我国的锂电池车经过多年的发展 , 第一批报废电池的处理问题已经摆上日程 。据统计 , 我国2020年需要退役的动力电池达到20万吨 , 预计这一数字在2025年将升至80万吨 。而氢燃料电池车的排放物是水 , 也不存在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 , 因此为被为“终极能源” 。
  氢气的制取分为三种 , “灰氢”是通过石化燃料制氢 , “蓝氢”在石化材料制氢的过程中加入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 , 但两种制氢方式均涉及碳排放 。最洁净的方式是“绿氢” , 又称电解水制氢 。绿氢最大的问题是电力消耗大 , 如果使用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 则可从源头保障燃料电池汽车所用氢气清洁无污染 , 是实现低碳环保的最佳路径 。
  氢能汽车的减排效果明显 。以公交车为例 , 普通燃油车百公里油耗35升 , 百公里碳排放94.8公斤 。如使用燃料电池公交车 , 每车每百公里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4.8公斤 。
  东京奥运首演“氢车秀”
  如果说中国的氢能产业是近两三年才爆发 , 而日本的氢战略却是“蓄谋已久” 。东京奥运会则被政府视作展示日本新技术变革的一次战略机遇 。
  为摆脱经济的长期低迷 , 摘掉“失落三十年”的帽子 , 日本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 , 曾一度采取核能和氢能的“两条脚战略” 。2013年福岛核泄露事故后 , 遂专注于氢能的创新和发展 , 希望借此领导全球的“第四次能源革命” , 重回世界科技的巅峰 。过去十年 , 日本政府和企业重金下注氢能产业 , 研发预算为世界第二 , 仅次于欧盟 , 在单体国家中名列世界第一 。
  截止2021东京奥运 , 日本在氢能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上已经从达到全球领先 , 完成从绿氢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 。在制氢方面 , 福岛县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制氢生产基地之一;在储运方面 , 日本采用有机液体储运、氨载体、液氢储运方式 , 从文莱、沙特及澳大利亚进口氢气;在运用方面 , 已有至少4万辆氢燃料电池车投入使用 , 其中 , 丰田Mirai全球累计销量达到1.8万辆 , 包括本土销售的7000辆;截至2021年底 , 日本投入运营的加氢站达157座 , 是全球最大的加氢站网络 。且已出售42万台家庭氢燃料电池设备Ene-Farm 。
  2021东京奥运会上 , 丰田共投放3,700辆汽车 , 包括约500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Mirai与100多辆氢燃料电池巴士SORA , 是氢能车的首次大规模示范运用 。
  奥运效应助推产业革命
  纵览奥运的发展史 , 也是一部科技革命发展史 , 每次奥运会都将带来技术的变革与生产力的提升 。1964年的日本奥运会后 , 以新干线为代表的日本高铁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有专家认为 , 2021东京奥运和2022北京冬奥会后 , 氢能产业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 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将正式进入全球几大经济体的重点发展规划 。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 , 中国就开始尝试投入氢燃料电池客车 , 但仅有3辆车投放 , 应用示范规模有限 。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 , 投入示范运营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增加至196辆 。北京冬奥给氢燃料电池车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 国产汽车品牌更是占据主导 。虽然不少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技术还依赖进口 , 但亿华通、国家电投等本国电堆企业的崛起 , 标志着中国的氢燃料电池车产业正在快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