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各自媒体平台,都有哪些内容分配特点?( 三 )


快手平台的日视频创作量很早就达到了千万量级,且创作风格别具一格,以至于出现了很多“残酷真相”,被人诟病 。
快手在巨大的增长竞争压力之下,仍然保持了最初对平等创作的追求,也许从外部来看这种差异不大,但如果你闭上眼睛回想,快手和抖音的创作者谁会给你留下更深的个人印象,那很可能这个答案会倾向快手一方 。
快手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创作,给人带来更大的信息量,而抖音则会在一段时间推送大量拍摄同一个主题的视频,虽然能够带来短时刺激,但难以建立长期印象 。
比较快手和抖音,就如同比较公平和效率两种公共政策,这是很多互联网分析家们热衷的话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算法还是人……
这些问题在每一个回合都会被拿出来重新比较和讨论,而随着竞争的深入,两个平台在界面设计、内容类型上都出现了向对方靠近的趋势,但是它们的底层逻辑仍然有明显的不同 。
快手在社交资本的分配上更注重多样性,不会过于集中,同时也通过同城和打通微信社交关系的方式让更多普通人的创作得到曝光的机会,更容易创造个人垄断 。
同时,快手更加注重“关注”功能,让具有个人特色的创作者能够尽可能多地直接和粉丝建立长期关系 。
这些差异使得快手较抖音而言,拥有一个更多元丰富的内容生态 。
五、知乎&B站知乎和B站都是从垂直社区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明显的社区特点 。
两个社区虽然氛围、用户群体和商业模式都不大相同,但都出现了很多神奇的创作者,也都是今天很多流行文化的发源地 。
豆瓣、虎扑等更小型的社区也拥有各自的拥护者和优秀的内容 。
社区比媒体更加原生地具有平等、分享、互动和互惠的特色 。
因此社区平台的增长往往需要牺牲部分效率,以保持站内新旧秩序的平衡 。
这些平台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部分社交媒体的产品功能和运营策略,而且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流量资源和变现模式 。
但这些都无法替代社区原有的价值认同基础,它们为更加垂直化的创作者提供了深度交流的空间,创作质量也更好 。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悬在这些社区头上的问题是:
规模会不会毁掉社区?
这个担心有一定道理,早先的社区人不多,每个ID都很熟悉,一篇内容下往往跟着几个好友深度讨论,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带来了近似于个人通信的感受 。
很多行业分析师喜欢把社区和社交两类平台进行对比,而社区的早期就是一种社交,在社区规模变大之后,如果不能持续地建立局部的连接和区隔,那么的确会泛化,走向媒体化之路 。
知乎的分配策略对新人创作者是非常友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所有平台中最为友好的 。
独特的问答和赞同的机制能让新手的好内容也获得展示机会,让创作者更容易实现冷启动 。
我们能够看到,虽然知乎上不乏各界名人,但很多时候最好的回答往往来自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创作者 。
这种分配策略是差异于其它内容平台的,这也是为什么中文互联网中很多“梗”都发源于知乎的原因 。
B站则更注重创作者的区隔,通过分区、弹幕等方式,让不同的圈层文化能够在不同的空间中得到展现,减少文化冲突的可能性 。
B站也因此成为年轻人圈层文化的聚集地 。
以上就是目前大家常见的各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分配特点,从上述分析来看:
如果你刚刚开始创作,除了选择自己相对擅长和熟悉的平台领域之外,选择那些分配策略对新人更加友好、更重视长尾创作者的平台,会更容易帮助你快速完成冷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