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讨好朋友委屈自己,家长该反省自身原因,别忘教他这三句话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 是家长们毕生进修的课程 。 亲子教育中 , 我们总会遇到各种难题 , 不得不千方百计去寻找答案 。 这几天遇到一个问题:孩子交朋友 , 把自己放到卑微的位置 , 为了讨好对方而委屈自己 , 该怎么办?
★案例分析:你不给我 , 我就不跟你玩!
一天放学 , 我去幼儿园接3岁的小宝 , 看到他一脸苦瓜相 , 忙问他怎么了 。 他一副欲哭又止的样子 , 说:“妈妈 , XX把我的糖吃掉了!”XX是他班里一个小朋友 , 平时经常在一起玩 。 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 ,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 。
孩子为讨好朋友委屈自己,家长该反省自身原因,别忘教他这三句话
文章图片
原来 , 今天老师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小粒糖 , 别的小朋友都吃了 , 只有小宝的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 。 然后XX小朋友见了 , 就跟他要 , 并且说:“你不给我 , 我就不跟你玩!”要到之后 , 他剥开糖就放进嘴里吃掉了 。
我家小宝当时一定愣住了 , 但没吭声 , 也没有闹 , 因为是他自己给别人的 。 可他平时最喜欢吃糖糖啊 , 又是老师给的奖励 , 被小朋友吃掉后 , 他特别难过 , 又无处发泄 , 只能自己忍着 , 连老师都不知道有这个小插曲 。
听完孩子断断续续的叙述 , 我感觉有点心酸 , 倒不是因为一颗糖 , 而是因为他委屈自己迁就别人的这种做法 , 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讨好型人格”?
孩子也不算内向 , 平时跟哥哥相处 , 都挺强势的 , 虽然人小力气不大 , 但挺会给自己“造势” , 经常与他哥哥“抗衡” , 乃至抢占家庭优势资源 。 但是这娃为什么出去外面 , 就“怂”了?
孩子为讨好朋友委屈自己,家长该反省自身原因,别忘教他这三句话
文章图片
★孩子为何会委屈自己 , 讨好他人
心理学上 , 人们以: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 还以别人的感受为主左右自己的行为 , 称之为“讨好型人格” 。
孩子为讨好朋友委屈自己,家长该反省自身原因,别忘教他这三句话】细细地回想和分析 , 究竟是什么原因 , 让孩子发展成为了“讨好型人格”呢?
『孩子乖巧听话 , 习惯所致』
家长们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 , 认为孩子不吵不闹 , 不给大人添麻烦 , 就是自己教育成功的表现 。 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对孩子说:“要听话啊 , 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宝宝乖乖的 , 妈妈才喜欢你哦!”
久而久之“听话”、“乖”等标签就自动贴在了孩子身上 , 在他与别的孩子相处时 , 也会表现得顺从、不反抗 , 慢慢地就养成了迁就他人的习惯 。
孩子为讨好朋友委屈自己,家长该反省自身原因,别忘教他这三句话
文章图片
『家长的管教方法过于强势』
平时 , 我们事事都给孩子安排好 , 希望他按我们给他的规划路线 , 少走“弯路” , 并自认为一切都是为他好 。 如果孩子反抗或不按套路出牌 , 我们会生气 , 甚至大发雷霆 。
年龄小的孩子大多不会与父母对着干 , 一见形势不妙 , 马上就会“偃旗息鼓” , 依从父母的意思 , 或讨好家长 , 或寻求包容、或逃避责罚 。
『受大人性格和行为所影响』
不能否认 , 成年人的世界里的“讨好型人格”比比皆是 , 他们当中一部分为人父母 , 而他们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 , 也慢慢地养成了同样的性格 。
孩子并非有意讨好别人 , 只是他的成长环境如此 。 在他的认知观念中 , 多为别人考虑是理所当然 , 对自己的需求反倒不太在乎 , 这是一种行为和处事方式而已 , 所谓吃亏是福 , 也并不会觉得自己多委屈 。
孩子为讨好朋友委屈自己,家长该反省自身原因,别忘教他这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