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生宝宝的七大误区


【护理新生宝宝的七大误区】误区一:喂奶后用纱布擦口腔
新生宝宝在喂奶或溢奶后,口颊内及舌上往往会残留奶块 。有的新妈咪喜欢用纱布蘸水去擦,这是错误的,因为粗糙的纱布有可能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引起口腔感染 。
正确做法:喂奶后给宝宝喝少许温开水,奶块会被水冲走 。
误区二:少洗头发减少脱落
有些家长怕宝宝头发脱落,尽量少给宝宝洗头 。其实洗发时脱落的都是处于脱落期的衰老的头发,不洗也会掉 。但如果长期不洗发,油脂及汗液刺激宝宝头皮的毛囊会引起继发感染,反而会影响宝宝头发的生长 。
正确做法:夏季每天洗1~2次头发,其他季节每2~3天洗一次 。洗发时可用婴儿洗发液抹在宝宝头发上,并用掌心轻轻揉擦宝宝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 。
误区三:用包被将宝宝扎紧
到了冬季,家长怕新生宝宝受冷,往往喜欢用包被将宝宝包起来,外面再用布带子将宝宝结结实实地捆起来,俗称“蜡烛包”(有的地区有包“蜡烛包”可使宝宝睡相好的说法) 。
其实这对新生宝宝有害无益 。
一来限制了宝宝胸部的活动,影响肺功能,易发生肺部感染 。
二来压迫了宝宝腹部,影响胃肠蠕动,使消化功能减低 。
三为宝宝四肢活动受到限制,不利于四肢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使动作发育延缓 。
正确做法:晚间可以给宝宝用睡袋,宜选用睡袋下方可开放的,便于换尿布 。白天给宝宝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
误区四:满月时剃胎发及刮眉毛
年轻妈妈听从老人的说法,在宝宝满月时剃胎发、刮眉毛,认为将来头发和眉毛会长得浓密 。然而宝宝皮肤薄嫩,婴儿又不会配合,刮破皮肤容易使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感染 。
正确做法:婴儿到4个月左右眉毛会自行脱落更换,不必刮去 。到宝宝6个月后,父母可找有经验的理发师给宝宝剃头 。
误区五:宝宝不能多抱
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宝宝要少抱,常常抱宝宝易养成以后非抱不可的坏习惯 。其实让宝宝整日躺着,方便了父母,却不利于宝宝 。躺着时宝宝只能看着天花板,缺乏神经发育的各种有利刺激,不利于智力发育 。
正确做法:常抱抱宝宝,同时多和他说活,多和宝宝眼睛对视,增强感情交流,有利于他的大脑发育 。
误区六:用尿布将肚脐包起来
刚出生的宝宝脐部容易发炎,妈妈怕宝宝脐部感染,用尿布将肚脐包起来,其实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反而引起脐部感染 。
正确做法:每天给宝宝洗澡后或在宝宝大小便不慎弄脏了脐部时,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脐部消毒,这样的方法持续10天左右,如脐部没有感染可不再消毒 。
误区七:新生宝宝没有感觉
有的父母认为刚出生的宝宝没有知觉,听不懂大人说话,也不能理解看见的一切,所以只要给吃给喝就行了 。
正确做法:宝宝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能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也有味觉和触觉 。妈妈可逗他笑,轻轻地抚摸他的皮肤,与他进行目光交流,说说话,给他看看会转动的玩具,这些都可以促进宝宝的智能发育 。
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时毓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