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笨?”我们常跟孩子说的这句话,其实很伤人

文/婷妈
“你怎么这么笨?”
“你真是个坏男孩/女孩!”
“你最好听话 , 否则……”
“你怎么这么笨?”我们常跟孩子说的这句话,其实很伤人
文章图片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上面这些话?说实话 , 我有说过 。
我们经常会被眼前的情绪所困扰——早上急着想让孩子收拾整齐 , 快点出门去上学 , 再不出发就要迟到了;或者 , 想要孩子快点吃饭 , 以便我们能快点收拾碗筷——于是 , 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所说的话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说的话 , 有时候只是因为我们急切的心情而脱口而出 , 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话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艾丽尔.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书中 , 为我们提供了75条黄金法则 , 用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 , 这些法则都通俗易懂 , 非主观 , 每一条都先提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 最后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在挑战性的环境中应用这些原则 。
“你怎么这么笨?”我们常跟孩子说的这句话,其实很伤人
文章图片
艾丽尔.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 。 她在加州大学等学校和机构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 。
艾丽尔在书中说:“优质父母会避免毒舌伤人 。 ”
前面那些不经思索说出来的话 , 往往很刻薄或很苛责 , 会导致亲子关系很糟糕 。
她教我们 , 要尽量用爱的语言和行为来与孩子交流 , 就算有时候 , 我们并不认同孩子的行为 。
艾丽尔建议我们 , “孩子归孩子 , 行为归行为” 。 要把孩子和他的行为分开 , 认为只有通过建立这种区分 , 就算是在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 , 我们也能够与孩子保持一种牢固的情感关系 。 文章前面说到的那些伤人的话 , 其问题在于 , 它们采用了谴责、羞辱和威胁等手段 , 我们应该基于理由 , 采用同理心 , 实事求是的方法 , 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 ,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行为的改变 。
“你怎么这么笨?”我们常跟孩子说的这句话,其实很伤人
文章图片
“你怎么这么笨?”我们常跟孩子说的这句话,其实很伤人】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 , 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外乎是孩子说了什么 , 或是孩子做了什么 , 所以 , 我们如果用谴责、羞辱或威胁 , 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 因为这样做只是在暗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 并没有聚焦于真正的问题 , 也没有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这样做 , 除了破坏亲子关系 , 别无益处 。
“你怎么这么笨?”这是一种羞辱性的语言 , 传递出的意思是:孩子是有缺陷的 , 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挫败 , 也没有帮助孩子塑造一种更积极的人生 。
其实 , 很多时候 , 孩子所犯的错误 , 有很多只是看上去是错误 , 他们实际上是在探索 , 换一种说法 , 孩子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是犯了错 , 有时候只不过是他们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
艾丽尔提示我们 , 应该让孩子明白 , 行为是一种选择 , 做出一个坏的选择或行为 , 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坏人 , 只不过是表明他们犯了一个错误 , 需要得到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 以便在今后做得更好 。
“你怎么这么笨?”我们常跟孩子说的这句话,其实很伤人
文章图片
最后 , 艾丽尔教我们这样做:
“我不喜欢那种行为 。 ”
“当你做某事时 , 我不喜欢它 , 因为……”
“你的行为是不对的 , 因为……”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上 。
比如 , 当你走进客厅 , 发现6岁的孩子正在把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撕碎 , 我们很可能会脱口而出大吼 , “你在做什么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