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虹: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继续探究中国富强之道( 三 )


以梁启超的远见和勇气 , 独立编纂一部《中国通史》是他至今未忘并有望成功的志向 。1901年至1925年在清华大学任教《中国文化史》 。在此期间 , 梁曾多次尝试写作 , 将编年史的计划扩展为文化史 , 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被放弃 。这自然是学术史上的一大遗憾 。1920年代编制的两本目录保存至今 , 《中国通史》分三篇33篇 , 《中国文化史》计划分25篇 。介于两者之间 , 展现了近代历史的精神 。即便是面对那些破烂的书页 , 也足以震撼和佩服任宫先生的学识渊博 。
比起两部大史仅有的几篇完整的篇章 , 梁启超的历史算起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 , 其中最系统、规模最大的无疑是学术史 。从最初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的总趋势》 , 到后来的《中国学术史》(包括《中国佛教史》、《清代学术研究概论》)、《中国小史》研究》(原名《中国学术小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的《中国学术史》 , 涵盖汉、汉、六朝 , 魏晋玄学 , 隋唐佛教 , 宋明儒学 , 清代的《中国学术史》 , 大约一半的手稿 。这份慷慨的遗产曾经是对任何数学家的致敬 , 时至今日仍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学术经典 。

夏晓虹: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继续探究中国富强之道

文章插图
有了如此骄人的历史成就 , 梁启超生前的自尊 , “如果我以后有一点学术成就 , 那一定是在历史上”(《文学史家的品格及其准备》) , 已经完全实现 。在最新统计中 , 《饮冰室集》在近十年来引用国外学术专着的历史论文中排名第一(见苏新宁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1年版)足以让我们意识到梁启超的历史影响并没有减少 , 而是持续的时间更长了 。
与梁启超出版的各种历史专着相比 ,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第一版的外观没有保持 , 要么原标点被取消或改变 , 要么在选择上有很多不足版本和著作 。为此 , 有必要进行重组 。
本次拟选取梁启超的几部重要历史著作进行整理 。工作原理是尽可能还原梁启超的原意 , 将《冰酒室文集》中零散的文章整理起来 , 如使用《中国学术史》、《中国研究小史》等名称 。上面列出 , 并合并了原始的独立书面书籍(如《清代学术概论》、《墨子研究案》等)和散文;第二 , 选择最早或最完整的版本(包括手稿和报纸)作为基础副本 , 并使用其他有价值的 参与版本的校对 , 并指出每个版本的优缺点;第三 , 尽量保持原作者的标点和用词习惯 。目的是提供一套梁启超的精美历史专着 , 方便学术界使用和普通读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