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识|国药育儿知识:原来孩子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


婴幼儿常识|国药育儿知识:原来孩子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
文章图片
婴幼儿常识|国药育儿知识:原来孩子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
文章图片
婴幼儿常识|国药育儿知识:原来孩子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
文章图片
婴幼儿常识|国药育儿知识:原来孩子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
文章图片
婴幼儿常识|国药育儿知识:原来孩子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
文章图片

“哇呜…… , 我不要看医生 , 我要回家!”孩子用尽力气放声大哭 , 企图从诊疗室里逃跑 。
“不要动了 , 再动我就让医生给你打针!”妈妈突然对孩子来这么一句话 , 随着声音落地 , 孩子的哭声瞬间消失 , 只留下嘤嘤的抽泣声和充满恐惧的眼神 。
【婴幼儿常识|国药育儿知识:原来孩子对医生最大的误解,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一旁的医生脸上露出丝丝尴尬的神色 , 却不得不装得镇定自若 。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还记得 , 我们小时候 , 父母带我们去看医生 。 为了能立马让吵闹的我们安静下来 , 他们都会用上这一招 , 这对他们来说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 父母不曾想过 , 这样吓唬孩子会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 在很久以前 , 就有心理学家做过类似的实验证明:吓唬孩子有可能会导致悲剧 , 而孩子可以对原本并不害怕的东西产生恐惧 , 很多恐惧其实是可以人为制造的 。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恐惧的残忍实验 , 实验对象是仅8个月大的可爱婴儿小阿尔伯特 , 他原本喜爱毛茸茸的小动物 , 然而经过人为制作的恐吓后 , 孩子开始害怕、恐惧 。 这种方法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 但是 , 当孩子吵闹的时候 , 父母只想让他们迅速安静下来——威胁恐吓是最快见效的方式 。 所以 , 我们不会排斥这种做法 , 但对孩子来说 ,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 恐惧会让孩子失去主动探索的欲望 , 面对事物的时候束手束脚 , 更严重的还可能让孩子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 这并不是我们作为父母希望看到的 。 当父母对孩子说 , 你再不听话 , 就让医生给你打针 。 一旁的医生也是满脸的尴尬与无奈 。 毕竟 , 当你生病的时候 , 最想你痊愈的人其实是医生 。
自己淋过雨的人 , 才会想着给别人打伞 。
我曾经看过若干个成为医生的理由 , 其中有一个让我热泪盈眶 , 那个人说:“因为你 , 我想成为医生 。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 无数人瞬间被埋在了残砖瓦砾里 。 任记州 , 一名正上初二的少年也在其中 。 他被压在废墟快4个小时 , 当他被找到的时候 , 他的左腿已经接近坏死状态 。 这意味着他很可能要失去这条腿了 , 这对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来说无异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 陶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批入川医疗队成员 , 看着眼前这尚未苏醒的少年 , 他选择夜以继日地守护在少年的身边 , 时刻调整治疗方案 ,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给孩子赢得一个相对好的未来 。 最终 , 天如人愿——任记州的左腿保住了 。 过了很久以后 , 任记州对陶杰说:“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医生 , 去帮助更多人 。 ”“从前 , 我没想过要学医 , 但地震后 , 我只想学医 , 当医生———因为医生不仅保住了我的命 , 还保住了我的腿 , 正是医生 , 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