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美妻子”,决定自己培养一个,结果成了笑话

托马斯·戴(1748-1789)是一位英国作家 , 写过一本畅销书 , 名字叫做《桑福德与墨顿的故事》 , 是给孩子看的小说 , 梁实秋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此书 。
托马斯十分崇拜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 。 1762年 , 卢梭的名著《爱弥儿》出版 , 书中通过对富家孤儿爱弥儿 , 以及其未来妻子苏菲教育过程的描述 , 阐述了“自然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
托马斯特别喜欢《爱弥儿》这本书 , 在《桑福德与墨顿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到《爱弥儿》的痕迹 。
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美妻子”,决定自己培养一个,结果成了笑话
文章图片
托马斯·戴
感情不顺
托马斯是个脾气暴躁 , 性格沉郁的人 , 他相貌一般 , 身材矮小 , 脸上还有天花痊愈后留下的疤痕 。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 , 托马斯曾追求过几位女性 , 都被对方拒绝了 。 经历了几次感情挫折之后 , 托马斯得出结论:符合他标准的女人不存在 。
他觉得自己的“不幸”是妇女们缺乏教育造成的 , 认为娶到理想妻子的唯一途径是找个女孩从小开始培养 。 出于对卢梭教育理念的崇拜 , 他决定做一个实验 , 用自己的想法加上卢梭的理论来培养一个完美的妻子 。
托马斯很早就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笔财富 , 所以他有能支持实验的经济基础 。
寻找对象
他把对未来妻子的要求列了一份清单 , 然后着手寻找候选人 。 他的想法是 , 找两个女孩同时进行培养 , 总归有一个能满足他对完美女人的定义 , 满足要求的那个女孩就是他未来的妻子 。
托马斯的朋友理查德·洛夫尔·埃奇沃斯也是卢梭和《爱弥儿》的粉丝 , 两个人一拍即合 , 准备联手做实验 。
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美妻子”,决定自己培养一个,结果成了笑话
文章图片
理查德·洛夫尔·埃奇沃斯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 , 托马斯给埃奇沃斯的儿子迪克做家教 , 在迪克身上演练《爱弥儿》式教育方法 , 边学边实践 。
1769年 , 过了21岁生日的托马斯与律师朋友比克内尔一起去位于什鲁斯伯里孤儿院挑选女孩 。 托马斯挑花了眼 , 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 最后由比克内尔替他拍板 , 选中了容貌美丽 , 声音动听的12岁女孩萨布丽娜 。
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美妻子”,决定自己培养一个,结果成了笑话
文章图片
什鲁斯伯里孤儿院
根据孤儿院的政策 , 只有已婚人士才有领养资格 , 因此他们以埃奇沃斯的名义领养了萨布丽娜 。
8月 , 萨布丽娜来到托马斯在伦敦的住所 , 托马斯把她的姓改成了西德尼 , 因为他崇拜英国17世纪思想家阿尔杰农·西德尼 。
一个月以后 , 托马斯又选了一个11岁的女孩 , 给她取名卢克丽霞(卢克丽霞是罗马传说中因受辱而自杀的贞洁少女) 。
签订合同
托马斯和女孩们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 , 合同中规定:托马斯将选择一名女孩结婚 , 另一名女孩将会得到100英镑(相当于2017年的11万人民币) , 然后被送去当学徒 。 如果这名女孩将来准备结婚或者自己做生意 , 托马斯会再付给她400英镑 。 如果托马斯反悔 , 不想与选中的女孩结婚了 , 他需要一次性给女孩500英镑做补偿 。
比克内尔作为合同的担保人签了名 。
实验开始
为了让女孩们只受他一个人的影响 , 托马斯带着她们一起搬去了法国 。 她们不懂法语 , 一切只能听从托马斯的安排和教导 。
除了实施《爱弥儿》中的教育方法 , 托马斯还教她们简单的算术和阅读 , 让她们承担清洁 , 烹饪和其他家务劳动 。 托马斯喜欢与女孩们讨论复杂的概念和话题 , 他教她们学习物理和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 让她们观察季节的变化 , 写下日落和日出的细节等等 。 按照卢梭的理论 , 托马斯还从哲学层面教导她们要蔑视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