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这些官职级别不高,但油水很大,一任下来后半辈子吃喝不愁

入阁拜相、位列封疆,这是为官者的终极梦想 。然而真正能混到这个级别的总是极少数人 。以清代而言,大学士、军机大臣、尚书、侍郎、督抚的总数仅有几十个,而官员队伍却有数万人,显然高官显爵是遥不可及的 。
既然在品级上不能有所突破,那么剩下的就是求财了 。和现在一样,清代的各种官缺也有“肥、廋”之分,同样的级别不同的岗位,经济收入也是千差万别 。下面就来聊一聊清代几个品级不高,但油水极高的几个衙门 。
位列第一的是内务府衙门
【清代这些官职级别不高,但油水很大,一任下来后半辈子吃喝不愁】内务府是清代最庞大的衙门,官员队伍总数多达3000余人 。内务府是清代特有的一个机构,专门服务与皇室,是皇帝后妃的后勤总部 。
内务府官缺专为旗人而设,而且全都是皇帝的包衣奴才 。内务府的最高长官是内务府总管大臣,人数不定,少则三人多则六七人,为正二品大员 。
其下主要是司官(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等中下级官员 。内务府管理皇帝的私人财产,供应皇宫大内的日常,在捞钱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清代有句话叫做“房新树小画不古”,就是形容内务府官员一夜暴富 。总管大臣毕竟是皇帝的心腹,也不管具体事务,一般都是属下的孝敬 。而油水最多的就是郎中、员外郎和主事等官,他们负责具体采办各种贡品,价格多少连皇帝也不知情 。
内务府的账目十分混乱,皇帝似乎也不愿意过问,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自己的家奴,肉烂了都在锅里 。加上内务府是皇帝的小金库,外廷的都察院、刑部也不好过问 。
位列第二的是各省的盐政
清代在全国各地设立巡盐御史,是管理盐务的最高长官 。但到了雍正以后,取消了巡盐御史,由当地的督抚兼任 。这样一来,实际负责管理事务的就是各省的盐政(从三品) 。
各省盐政中,又属两淮、长芦、两浙三地的盐政最富 。盐政衙门比较特殊,虽然是地方衙门,但又归朝廷直管 。盐是属于国家的战略物资,属于垄断行业,利润十分丰厚 。
盐政衙门将盐引分批发给各地的盐商,而盐商按照每引盐的价格给予回扣 。清代的盐商是出了名的阔绰,一任盐政下来,少说能进账数万两 。而且有清一代,盐政衙门也是贪腐大案的多发地,贪污高达百万之巨的不在少数 。
位列第三的河道衙门
雍正以后,河道分为北河、南河、东河,最高长官是河道总督 。黄河、长江这两条母亲河,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头疼 。清代皇帝尤其注重治河,每年要拨出大量的款项修河 。
河道总督自乾隆以后多以地方总督兼任,如北河河道由直隶总督兼任,南河河道由两江总督兼任 。实际管理河道事务的还是“管河道”,管河道是正四品官,属于专职道员 。其下还有同知、通判等官 。
雍正以后一直到道光朝,户部每年拨给河道的固定款项就有400多万两,在特殊年份还有所增加,甚至多达千万两之巨 。
河道衙门的账比内务府还要烂,因为治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用了多少石料、土方、人工很难查证 。当时的人都说,10万两银子真正能用到治河的有1万两就不错了 。剩下的全都进了各级官吏的腰包 。一任河道下来,估计够用好几辈子了 。
位列第四的是各税关
清代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税关,收取过往客商的杂税 。比如京师的崇文门税关,山海关、杀虎口等都是属于日进斗金的税关 。
税关的长官叫大使,大使不属于正经的职官,而是朝廷临时派遣的差事 。全国各地的税关管理十分混乱,对于如何收税没有统一的标准 。可以多收也可以少收,全看税关兵丁的心情 。因此,税关同样也是一笔糊涂账,没人搞得清具体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