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疳积的中医调理法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小宝宝,坐在我的诊桌前,诉说着:“赵医生,我的宝宝已经三个多月不愿意吃东西了,喂什么都不吃……前些时候,早晚还喝180ml的奶,现在连奶也不碰了 。晚上还睡不安宁,整夜哭闹……我们全家都十分烦恼啊!”
我仔细端详着这宝宝: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可面色黄暗,精神不振 。就诊时,不时哭闹 。给他触诊的时候,感觉他手足心热 。舌苔是白腻的,脉象滑细,指纹淡滞 。我对家长说:“你的孩子得了疳积 。”这位家长惊呼:“我的孩子这么胖,怎么会得疳积呢?!” 我笑了笑说:“不错,惯常认为,疳积病是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烦躁易怒,夜睡不宁,大便干结,小便黄浊为常症 。
过去的孩子得疳积病的,多是以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为主要表现 。可现在,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出现前面的症状,则多因家长没有进行合理的喂养:要么投以高蛋白,高营养素的饮食;要么过度喂食,超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限度;有甚者,由于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孩子挑食偏食 。
我给患儿开了一周的处方加上相关的中医治疗 。
一周之后,家长带孩子回来复诊,孩子脸色已大有好转 。孩子母亲面露喜色,“经过治疗以后,孩子不但能吃能睡,脾气也比上周好多了!您摸摸,他的手臂都结实了 。”
其实,关于疳积病的成因,中医认为,主要是由过食肥甘生冷,伤害肠胃,形成积滞,积滞日久,受纳运化失健,从而见食不贪,气液耗伤过重,肌肉消瘦,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可见积滞与疳关系密切 。古人曰:“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 。”以及“疳之成多起于积,治疳必先去积 。”
现代医学没有疳积这一病名,但综述其病因,皆为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促使食欲下降;饭前吃糖果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也影响食欲;此外,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进而成滞成疳 。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木疏泄失常,可导致肝旺脾虚,疳积患儿常见的厌食,脘腹胀满,任性易怒特点,正是脾胃虚弱,肝失疏泄———肝旺的表现 。故在治疗上应在健脾的基础上加疏肝、柔肝 。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 。如有烦躁不安等肝热之症,须根据不同的见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并注意饮食营养,加强护理,配合治疗 。
预防护理方面须注意的是:
1.如发现孩子体重不增,或减轻,脂肪减少,肌肉松弛,面色苍黄,不论孩子原来是胖或瘦,应即引起注意,有的还有异食癖,随手拿起东西就往嘴放,还有的吮反映等表现 。分析原因,及时检查治疗 。
2.喂养方面须注意营养的搭配,做到让孩子不偏食,不投其所好,不过食零食 。
进餐应定时有规律,增加副食要按时 。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
下面介绍几种疳积病常用的配合治疗的汤方,以供选择 。
.独脚金,淮山煲猪横脷———适用于脾虚热型 。
独脚金6克,淮山10克,猪横脷一条,蜜枣一个 。
三碗水以文火煎成一碗半 。分两次服用 。
鸡内金,麦芽,谷芽煲猪肚———适用于食积伤脾型 。
鸡内金6克,麦芽15克,谷芽15克,猪肚四分之一个,蜜枣一个 。
四碗水煎成一碗半水,分两次服用 。
太子参,云苓,淮山煲鸭肾-适用于脾虚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