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不停 小心肠痉挛


宝宝哭不停 小心肠痉挛

文章插图
宝宝突然性的腹痛经常会让爸妈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
作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的腹痛,更是因其病因、起病缓急轻重、多发年龄的不同而有严格的区分 。
为了让新手爸妈对宝宝腹痛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将会分期介绍0~1岁宝宝腹痛的常见疾病和状况 。
肠痉挛,要注意!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宝宝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情况 。在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门诊中,约80%的宝宝肚子疼都是小儿肠痉挛引起的 。
肠痉挛的表现判断
小婴儿在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
阵发性腹痛,每次疼痛间隔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发作一次,每次约持续3~5分钟不等,可呈反复性发作 。
腹痛的位置不固定 。当家长用手轻压腹部时,没有固定的压痛点,有时能触及条索状痉挛肠管 。腹部检查多见腹隆起,无腹肌紧张(肚子上都是软软的) 。
宝宝会出现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可伴有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 。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 。但无发热、腹泻、呕吐症状 。
出现腹痛时宝宝会有哭闹、烦躁的表现,但非疼痛期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正常进食 。并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 。
肠痉挛有多疼
出现肠痉挛时,宝宝会以大声哭叫来表达自己的疼痛,但与外科急性腹痛疾病如肠套叠、急性肠扭转相比,肠痉挛属于缓慢阵发性疼痛,痛感要缓和许多,一般情况下没有较大的危险性 。
为什么会得肠痉挛
肠痉挛是儿童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儿期更为常见 。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对肠蠕动调节功能不稳定,副交感神经易兴奋,导致肠蠕动过强,发生肠痉挛 。小宝宝发生肠痉挛的诱因有许多种,如机体对食物的过敏;寒冷、饥饿或消化不良、大便干燥;肠内气体过多,或因喂奶不当,吞咽大量气体等,都可引发肠痉挛 。另外,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肠痉挛与母亲饮用奶制品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肠痉挛发生的一个原因 。
得了肠痉挛怎么办?
不同疼痛状况的治疗、护理方式
当宝宝出现肠痉挛后,父母可先通过冷静的观察,来根据宝宝哭闹的强度、持续时间、哭闹的伴随症状来为宝宝分级治疗 。
如果宝宝只是一般的哭吵,父母可以用第一第二级治疗方案;如果是严重肠痉挛者应采用第三级治疗 。
一级治疗:宝宝哭闹与肠痉挛有关,但并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取暖、排气 。给宝宝以抚慰,可直抱宝宝或使其仰卧于父母的膝上,喂给适量温开水 。将双手搓热,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也可起到缓解作用 。之后让宝宝在保暖的条件下入睡,通常醒来后宝宝即可因排出体内的气体恢复正常 。
二级治疗:宝宝经常发生肠痉挛,但每次都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改变饮食 。母乳喂养的母亲要避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等容易导致宝宝机体过敏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用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宝宝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肠痉挛 。
控制食入量 。宝宝每次喝奶不可过多、过急 。宝宝的奶瓶可选用带有排气功能的奶嘴,且气孔不宜过大,避免宝宝喝奶喝水时吸入大量的气体 。
三级治疗:宝宝起病急、症状比较严重,或不能确定是否为肠痉挛时
妈妈对策:
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为此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为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病症,千万不可随意给宝宝服药,掩盖病情,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生命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