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莫忽视传染病肆虐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在宝宝“亲密接触”阳光和春风的同时,也要注意防病 。尤其是流感、麻疹、病毒性脑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各种奶癣、湿疹的发生 。专家提醒,只要家长注意家庭防护,对无病宝宝能起到防病作用,而有病宝宝也能早日康复 。
6个月至3岁最易“中招”
最近,我国香港地区部分学校出现流感疫情 。不少妈妈担心,自己的宝宝感冒了,会不会也是流感?甚至还有妈妈担心: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容易交叉感染,为了预防起见,还是不去的好 。
其实,来自本市43家流感监测点医疗机构的最新结果显示,近期本市流感人数未见明显增加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流感散发病例均未超过去年同期 。因此,市民不必担心 。
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此外,5岁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也是流感的高发年龄组,其感染率可在50%以上 。流感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因咳嗽、打喷嚏和粘液一同飞散在空气中,侵入别人的鼻腔、咽喉,其传播力强,潜伏期一般在一至三天 。部分流感患儿还可表现出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症状,小儿流感还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流感病毒可侵犯上呼吸道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腮腺炎等,侵犯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 。
而流感还可并发脑炎,诱发支气管哮喘、心肌炎等 。
[p5]
注射疫苗有效预防流感
对于流感的预防和居家护理,儿童医学中心门办主任岳孟源提醒,首先注射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儿童是流感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最好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的1个月接种 。
3岁以上的儿童只需接种一次,3岁以下则需接种2次 。除了注射疫苗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多加关注 。具体包括:增强儿童体质锻炼,增加营养;注意个人卫生,居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带儿童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及时治疗、隔离流感患儿 。尤其是在流感发病前3天内传染性最强,注意消毒措施 。对于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具、衣物等,健康人都不要随便使用,要用开水煮沸消毒(水开后煮15分钟) 。
不能用开水煮的物品,可放到室外晒晒,利用阳光杀死病毒,以免把病传给别人 。
冬春两季为麻疹多发季
最近,宝宝满脸都是红色的小疹子,原来竟是“染”上了麻疹 。每年冬春两季,麻疹多在此时发病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在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麻疹患者的眼结膜分泌物、鼻、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带有病毒 。麻疹患者在发病前10至12天(潜伏期)有麻疹接触史,接受主动或被动免疫者,潜伏期可延长至21天至28天 。
典型的麻疹可分四期,在前驱期(3至4日)里,有发热、咳嗽、喷嚏、眼结合膜炎等,持续2至3日即可消失;在出疹期(3至5日)里,出疹的顺序依次是由耳后、发际、头面部,自上而下蔓延,次日延至胸、腹、背和四肢,最后可达到手掌和足底,一般在2至5日内出齐 。初发时颜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还可呈现出血性皮疹 。
此时往往热度很高,可达40度上下,还有咳嗽、轻度腹泻、嗜睡,甚至抽搐等 。
一般2至3周内症状消失,结束恢复期 。除了这些症状外,麻疹还会伴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喉炎、脑炎、肠炎、口腔炎、中耳炎、角膜炎等 。
未患过麻疹者应接种疫苗
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周云芳提醒,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或人口密集的地方活动,以避免感染 。对于未患过麻疹的孩子,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对于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童,在接触麻疹病人后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