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驱虫药不可常服用


小儿驱虫药不可常服用

文章插图
【小儿驱虫药不可常服用】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 如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 。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 , 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 , 无明显证候 , 只在查验大便时才被发现 。
在儿童中 , 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等) , 几乎有95%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感染 。因此 , 对儿童来说 , 定时化验大便 , 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 , 有哪种寄生虫 , 很有必要 。有的家长 , 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 , 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 , 盲目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 , 又再服 , 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
驱虫药有很多种 , 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 , 有的仅对寄生虫有效 。
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 如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 。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 , 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 。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 , 无明显证候 , 只在查验大便时才被发现 。凡此 , 均当服用驱虫药物 , 以求根治 。对机体其它部位的寄生虫 , 如血吸虫、阴道滴虫等 , 某些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 。
常用的驱虫药有哌嗪(驱蛔灵)、噻嘧啶(抗虫灵)、左旋咪唑、甲苯咪唑、苦楝皮、乌梅、使君子等 , 些药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 , 如驱蛔灵虽然毒性低 , 但常服或过量都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 , 苦楝皮苦寒败胃 , 过量还可引起中毒死亡 。
因此 , 任何一种驱虫药 , 都不宜经常服 , 肝肾功能不好、脾胃虚致发生吸奶时被呛得“哇哇”大哭的情况 。年轻的父母常为此而惊慌失措 , 忙点上几滴治鼻阻塞的药——萘甲唑啉(鼻眼净) , 殊不知 , 这样处理会引起婴儿中毒 。
萘甲唑啉 , 分浓(0.1%)淡(0.05%)两种 , 为肾上腺素药物 。它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 , 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而通气舒适 , 常用于急、慢性鼻炎 。由于婴儿对药物的耐受力低 , 加上鼻腔粘膜吸收药物迅速而完全 , 因此 , 婴儿滴用萘甲唑啉容易中毒 , 表现为:面色苍白、嗜睡、呕吐 , 甚至昏迷等 。婴儿鼻塞 , 如无其他全身症状 , 应首先用棉签清除鼻内的异物 , 如仍不通 , 再滴少许薄荷油 , 也可用0.5%的麻黄碱滴鼻液少许 , 还可以用热毛巾敷鼻部及前额 , 切莫用萘甲唑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