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黄疸症状及治疗

黄疸概述黄疸(jaundice)是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正常血中胆红素不过17μmol/L(1.0mg/dl),如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仍未能察见黄疸时,可名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 。
(一)病史应具体了解:
1.年龄、2.性别、3.职业和籍贯、4.饮食和营养、5.家庭史、6.肝炎接触史、7.输血、注射、手术史和药物史、9.本次黄疸扫生和发展情况、10.腹痛、11.其他消化道症状、12.发热与寒战、13.其他等资料,分析其与黄疸的可能关系 。
(二)体格检查全面的系统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定是否有黄疸,应在充史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 。
重点了解下列各项资料:
1.皮色肝细胞性黄疸轻重不一,急性黄疸皮色多呈金黄色;慢性肝内胆淤时皮色较深 。梗阻性黄疸的皮色最深,皮色与梗阻程度有关,初期呈金黄色,以后由深黄变绿,后期呈灰暗甚至黑褐色,这与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乃至胆青素(cholecyanin)有关 。
2.其他皮肤表现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病和长期胆道梗阻,呈全身性,但脸部尤其是眼眶四周较著 。黄色瘤或黄疣多和血内脂质滞留有关(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血脂下降或严重肝功能衰竭时,黄色瘤也可缩小或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的较为常见,且有鼻粘膜、齿龈和口腔粘膜出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出现皮下大片瘀斑等出血灶,与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或伴发DIC有关 。
梗阻性黄疸的出血现象一般较轻 。
3.浅淋巴结肿大急性黄疸伴全身浅淋厂结肿大,应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多无浅淋巴结肿大 。进行性黄疸而有锁骨上和其他部位浅淋巴结肿大也要考虑是否癌性黄疸 。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粟粒性结构和肺部浸润性疾病,可同时出现黄疸和浅淋巴肿大 。
(1)腹部外形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 。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 。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腹部手术疤痕有时也有助于黄疸的病因分析,如胆石病和胆囊炎 。
(2)肝脏情况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黄疸和肝肿大并存,肝脏质软,压痛和叩击痛较明显 。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时,黄疸迅速加深,而肝肿大不著或反见缩小,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肝肿大不如急性肝炎明显,且质地增加,也可无压痛;肝硬化时也可扪及边缘不齐和大小结节 。肝癌时肝肿大较著,可失去正常形态,质坚,可扪及巨大肿块或较小结节,压痛可不显著,但肝表面光滑的不能排队深部癌肿或亚临床型“小肝癌” 。
肝脓肿接近肝表面时,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等炎症征象 。巨大肝脓肿、肝包虫病、多囊肝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情况时,肝区或有囊样或波动感 。
(3)脾肿大黄疸而伴脾肿大者,多见于各型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全身感染性疾病和浸润性疾病 。癌肿侵及门静脉和脾静脉时,也有引起脾肿大,少见的脾梗塞和脾脓肿等亦有类似脾肿大,且有压痛等体征 。
(4)胆囊肿大
5.其他情况有否肝臭、扑翼震颤、肝性脑病和其他神经精神异常,腋毛稀少、睾丸萎缩、杵状指、皮肤角化过度、匙状指甲、多发性静脉栓塞(见于胰腺癌)和心动过缓等 。晚期癌性黄疸病人尚可表现癌肿转移的有关征象 。肝功能衰竭可表现脑病和颅内出血情况 。血腹、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性肾病和休克等也可见于癌性黄疸病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