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


孩子“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

文章插图
【孩子“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儿童发育最重要的基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婴幼儿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婴儿期的宝宝不喜欢被人抱,每次洗澡都哭闹不止,甚至拒绝含妈妈的乳头;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恐惧各种游乐设施,从来不肯滑滑梯,不肯荡秋千,总是远远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孩子上小学后课堂发言非常积极,但每天完成作业却非常困难,怎么都不愿写字……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身为父母的你会怎么想?是孩子天生“不乖”吗?还是孩子有逆反心理,故意和自己作对?
儿童发育专家提醒父母和老师,对于那些行为古怪、笨手笨脚、多动或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不要简单地把他们当作“问题孩子”来对待,因为这些孩子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出了问题 。经过专业的感统训练,他们同样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
症状
太敏感、太迟钝 都可能是感统失调
5岁的豆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他却从来不肯刷牙,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它的嘴巴,他就会开始呕吐 。不仅如此,只要一闻到垃圾的味道,他就会非常恶心 。父母带他去做了各种检查,包括胃镜,都查不出问题,最后医生才发现他的感觉统合有问题:他的嗅觉和口腔触觉太敏感,因此会对刷牙和垃圾味道反应过度 。
6岁的宏宏吃饭时总是将饭菜掉在地上,往往掉的比吃的还多,而且总是喜欢到处乱跑,即使是被强迫坐在椅子上,也喜欢敲敲打打,从来闲不下来,把整个家搞得鸡犬不宁 。感统评估发现宏宏触觉迟钝,并因此双手动作不协调,造成吃饭时饭菜容易脱落 。同时,宏宏的前庭觉系统功能低下,所以总是喜欢跑动,以寻求前庭觉刺激 。?
“问题孩子”或是感统失调
“人体有五大感觉系统: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知觉和听知觉 。
一个人的这些感觉系统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都会出问题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方素珍表示,以前庭觉为例,感觉太迟钝的孩子会不停地寻求刺激,因此显得很好动甚至脾气暴躁;而太敏感的孩子,则可能长期处于不安全感之中,对运动感到恐惧和厌恶,“比如不肯荡秋千,不肯滑滑梯,不肯参与小朋友的游戏,这些都是前庭觉防御的表现” 。
“一般来说,脑损伤越重的孩子,感统失调症状会越明显,但一些看似正常的孩子,同样也可能感统失调”,方素珍表示,临床上有不少感统失调的孩子,只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典型,而其他方面都和正常孩子一样 。“这些孩子往往到了上学的年龄,才被发现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在学校表现出多动、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或是经常抽动,这些孩子很容易被当作‘问题孩子’看待 。
其实他们也很辛苦,很可怜” 。
分析
过度宠爱也可导致宝宝感统失调
“在人体各处分布着不同的感觉接收器,比如皮肤、眼睛、耳朵、肌肉等 。这些接收器就像雷达一样,能够探测、接受、传送身体内外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给大脑,”方素珍解释说,“当大脑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便会对它们进行组织、处理和加工,让人们对环境、自我、动作及身体有正确的认知,并与外界环境作出合适的互动 。
这个过程就叫感觉统合 。
“如果大脑经常无法有效地处理身体接收到的各种感觉信息,便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种情况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
保护过多 孩子得不到应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