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科医师面对面


几乎每位父母都有过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的经历,孩子哭闹,家长心焦,一来二去,儿科医生往往成了爸爸妈妈最熟悉和信赖的人 。但仍有不少妈妈在和医生交流的时候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埋怨和误解少不了 。为了让您和医生沟通更顺畅,让我们和医生面对面坐下,谈谈如何取得彼此的最佳信任,让宝宝顺利恢复健康吧!
Part 1与儿科医师沟通的最佳方法
文/阿果
【与儿科医师面对面】CASE
小英是个3岁的小姑娘,今天身体不舒服,被妈妈带到儿科诊所就医 。
一进门,小妮子本能地号啕大哭起来 。医生的第一句话是惯例:“孩子哪里不舒服?”只见妈妈拿出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条,开始说:
“医生,让我从头告诉您 。
“我的女儿5天前,早上起床后,开始咳嗽,持续咳了十几分钟,等我送她去幼儿园后,她的老师说她咳嗽;到了下午,她从幼儿园回来后,不仅咳嗽没有改善,半夜还开始发高烧,我赶紧给她吃退烧药,结果过了一天还在烧……”
接下来就是纸条上巨细无遗的体温和咳嗽等各种记录 。
“那今天情况如何?”医生问 。
“昨天她就没有再发烧了,只剩下咳嗽还没好……”
其实,像小英妈妈那样对医生描述幼儿病情的方式,在儿科门诊真是随处可见 。主要是爸妈害怕自己会遗漏孩子的任何重要症状,而将孩子生病的所有过程像流水帐一样记录下来,她们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
当然,小宝宝生病了,无法像成人一样用语言顺利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向医生解释病情,这种详细的记录是有帮助的,但并非最好的方式!事实上,父母应先了解医生想知道什么,或是哪些记录对孩子真正有帮助 。这样才可以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需要的诊断资料 。
就诊8原则
1只要举出孩子一两个明显症状
爸妈只要用一两个明显症状来描述孩子的不舒服就可以了 。
一般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哪里不舒服?”这时,爸妈不要从小孩生病第一天开始,像说故事一样对医生从头描述,而是要告诉医生带孩子来看病的主要原因,是拉肚子,还是发烧、呕吐,还是睡眠惊醒……最好能用简单的句子清楚地描述孩子的病情 。
2明确说明孩子出现症状的时间
家长在向医生讲述的时候,应告诉医生一个明确的发病时间,尽量不要用“很久了”、“好一阵子了”、“一段时间了”来形容,这让医生比较为难 。因为爸妈说的“很久”可能是一个礼拜,也可能是一个月!所以,家长应对医生说一个确切的时间段,比如“2天”、“上周五”等 。发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要做细心的父母!
3应先了解孩子的病征
在描述孩子的病情前,爸爸妈妈应简单了解孩子出现的病情有哪些表现 。比如,如果孩子拉肚子,那么爸妈首先要知道每天拉几次,是糊状还是水状,有没有便中带血或脓,可能的话,可收集排泄物带到医院化验检查 。如果孩子发烧,不要只对医生说“发高烧”,要说明“烧到多少度”,如果吃过退烧药,还要说明吃药后是否体温降下来了,这些才是医生最想了解的 。
4回想孩子生病前后是否有其他症状
当然,爸妈除了向医生诉说孩子一两个最明显症状之外,最好也能回想一下孩子生病前后或同时,是否曾经出现过其他症状 。比如,孩子拉肚子前,有没有呕吐,或是发烧前几天有没有咳嗽、喉咙痛,还是发烧后几天身上出了疹子——这些都需要父母多花心思记在脑中!
5爸妈应多观察孩子的活动量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