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世界|武志红:常被打骂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我不配活”的感觉

文/霓裳上篇文章《儿子高空抛物屡教不改,被妈妈戒尺抽打!情绪化的教育缺乏说服力 》发出以后,不少读者在下面留言说,他们觉得妈妈是对的,孩子还是要打的,不打不长记性。还有人说,孩子之所以上次打了没有用,是因为妈妈打得不够狠。确实,如果妈妈打得更狠一些,可能孩子也会因此印象深刻,从此再也不敢犯这个错误了。但是,这个印象深刻的背后,家长和孩子更可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外部世界|武志红:常被打骂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我不配活”的感觉
文章插图
01每个人都有攻击性,即便是幼小的孩子。因为,攻击性就是生命力的一种呈现。但对于弱小的孩子,当他们挨打时,由于不能表达愤怒,无法同大人对抗,就只能回头来攻击自己。当大人因为一点不如意的事而打孩子时,就意味着告诉他:“你犯了这个错误,你还不如去死!”如果孩子长年累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遇到大一点的挫折,他可能就会想:“我还不如去死!”9月17日,武汉江夏区一名14岁男生,因为在学校玩扑克,被匆匆赶来的母亲当众扇耳光后,从教学楼跳下身亡。武志红说:打骂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严重的羞耻感,让他觉得“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种潜意识层面上的信息传递。对孩子而言,那种深深的羞耻感,往往是一种致命的痛苦与打击。尤其是那些自尊心强烈的青春期青少年。如果这时候,能够让这个孩子来表达愤怒,他可能就会拼命地打妈妈。
外部世界|武志红:常被打骂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我不配活”的感觉
文章插图
02潜意识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潜意识总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操纵着人的行为表现。人的许多本能反应、思维与行为模式,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荣格有句这样的名言:“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因为潜意识是没有时间、对象和空间概念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心理创伤的来源。所谓创伤,是指超过自我承受能力的负面事件。面对挨打这样的负面事件,孩子会有三种反应:反抗、逃跑和木僵。但很多情况下,孩子是不被允许反抗的,甚至也没有办法逃跑。所以,他们就只能处于第三种的反应状态中——木僵。
外部世界|武志红:常被打骂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我不配活”的感觉
文章插图
木僵,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孩子觉得反抗和逃跑都没有用,只有挨着。木僵状态下,孩子是关闭思维和隔离感受的,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因为现实太痛苦,太无助了,逃无可逃。所以,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这种无助的状态中,他们为了保护自我,就会生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虽然暂时隔离了痛苦,孩子却因此变得麻木,丧失了感受与觉察的能力。这将导致他在今后的人生中,常常不自觉地以不恰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他人和整个外部世界。03为什么打孩子,在不少情况下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这种效果是因为孩子屈从了父母的暴力,却并不一定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之所以后来避免了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因为怕挨打,这是一种逃避痛苦的体现。你希望孩子因为逃避而屈从于暴力吗?如果是这样,他以后很可能会变得胆小、懦弱、畏缩,只认强弱。他们面对比自己更强势的人时,也会屈从于他人。同时,他们还可能欺负弱小者,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那些经常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还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缺乏自信与自我价值感。如果孩子认知不足,很可能,他们自己心中没有清晰的是非对错标准,只是觉得“父母打自己了,自己就有严重的问题”。如果做一件事父母没有打骂自己,他可能就会觉得没有问题,因而会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