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每天能睡20小时,也易出现4类睡眠“漏洞”,早了解早避

前阵子去探望一位刚生完宝宝的朋友 , 朋友看上去非常疲惫的样子 , 还没等我开口问 , 她就开启了滔滔不绝地“询问” , 言语中满是焦虑:
【我看书上说新生儿不是每天要睡20个小时以上吗?为啥我家宝宝睡眠时间还不够18个小时?】
【新生儿期不是“婴儿般睡眠吗?”为啥这才半个月晚上睡一个小时就醒一次?】
【为啥宝宝总是一惊一乍的呢?有时自己放个屁把自己吓醒?宝宝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新生儿每天能睡20小时,也易出现4类睡眠“漏洞”,早了解早避
文章图片
诸如此类的问题差不多问了大半天 , 朋友是第一次做妈妈 , 我很理解她此时的感受 。 因为在初为人母时我也曾和她一样茫然不知所措 , 搞不懂宝宝为啥哭、不理解宝宝奇奇怪怪的动作是为啥、更搞不懂宝宝睡一下醒一下的睡眠模式 , 这种育儿焦虑差不多伴随了我好几年 。
虽说新生儿期的婴儿是最好照顾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大多是吃吃睡睡模式) , 但是他们身上隐约出现的睡眠“漏洞”也最容易被忽略 , 往往家长都是到了第二个月才后知后觉 , 这时改善起来就会比较难 。 本文总结了新生儿常见的4类睡眠问题 , 妈妈早了解才能少踩坑 。
新生儿每天能睡20小时,也易出现4类睡眠“漏洞”,早了解早避
文章图片
第一类睡眠“漏洞”:睡不踏实、一惊一乍容易醒
这类睡眠问题具体表现为:宝宝无法进入深度睡眠 , 感觉还没睡一会就醒了 , 睡眠非常浅、稍微一点声音都能把他吵醒 。 时不时还总是一惊一乍 , 突然双手举起 , 仿佛受到什么惊吓似的(有时会直接把自己惊醒大哭 , 有时不会);即便睡着了自己放个屁还能把自己吓醒 。
分析:
婴儿由于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 会在睡眠中出现受惊现象(像受了惊吓似的挥手踢腿的情况) , 这是正常的 , 被称之为“惊跳反射” , 又叫“莫罗反射” 。 会在3个月之后消失 , 5个月之后仍存在这种现象 , 家长要引起重视
?
错误做法:
家长们在看到宝宝睡不踏实时担心睡眠会影响身体发育 , 于是就
采取抱着睡的方式
来帮助宝宝睡久一点 。
新生儿每天能睡20小时,也易出现4类睡眠“漏洞”,早了解早避
文章图片
正确的解决方法:
?
裹襁褓/防惊跳睡袋:
通过束缚宝宝手臂 , 给予宝宝被“抱着”的错觉 , 增加宝宝安全感和睡眠时长;
?
侧睡
:侧睡能够减轻婴儿的惊跳反射 , 并且新生儿侧睡好处多:睡头型、排气、环境肠道不适;
?
和妈妈一起睡
:宝宝和妈妈“同起同睡” , 不仅方便照顾 , 还有利于宝宝睡得更踏实 。
新生儿每天能睡20小时,也易出现4类睡眠“漏洞”,早了解早避
文章图片
第二类睡眠“漏洞”:昼夜不分、夜醒频繁、一醒来就哭
这类睡眠问题具体表现为:白天睡得香喷喷 , 一到晚上就开启“闹夜”模式;睡一会就醒 , 不是吃了就是拉了、要么就是要清醒玩一会;并且每次都是一醒来就哭闹 , 非得要你抱着才止哭 。
分析:
新生儿的胃容量有限 , 他们吃得少消化快 , 饿了就醒了、拉了不舒服就醒了、一个睡眠周期(一个睡眠周期是40分钟左右 , 其中20分钟处于浅睡眠;20分钟才进入深睡眠)结束了就醒了 。 这个阶段的宝宝
一般不会睡大觉 , 基本就是2-4个小时醒一次

?
错误做法:
企图改变宝宝睡眠规律 , 白天不让宝宝睡 , 晚上各种高级哄睡方式齐上阵哄睡;
一哭就抱起来哄 , 哄睡了也不放下来 , 干脆抱着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