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幼儿最害怕的六件事


必知:幼儿最害怕的六件事

文章插图
绝大多数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怕黑、怕陌生人,甚至怕水、怕动物 。
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宝贝来说简直就像怪兽或者恶魔,带给他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那么,宝贝可能会害怕哪些事情,又该怎样消除宝贝的这种恐惧心理呢?宝宝为什么会恐惧这些在成人看来非常安全的事物?让我们透过胆小的表面,探寻更深层的心理根源 。
恐惧事件之一:怕较大的噪音
“这么响的声音,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恐惧背后:
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 。如果听到打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婴儿会被惊醒甚至哭泣 。这是因为1-6 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
赶走恐惧:
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他(她),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 。当宝宝长大一些后,为了消除宝宝对较大噪音的恐惧,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较大强度的声音,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鼓励他,并不时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
恐惧事件之二: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 ”
恐惧背后:
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 。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 。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 。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
赶走恐惧:
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 。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玩具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动手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跳,打针 。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
恐惧事件三:分离焦虑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恐惧背后:
妈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时候,壮壮正跟姥姥玩得高兴呢,所以妈咪悄悄地出门,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哭闹 。等他想起要找妈咪才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壮壮好一阵哭闹,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 。从此,壮壮每天都把妈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准备出门,壮壮一双小手便铁钩似地揪着妈咪的衣服,死活不肯松手 。
赶走恐惧: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 。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 。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 。和宝贝玩分离的游戏,在跟宝贝告别时给他一个喜爱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许诺等等,让这些带给他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
恐惧事件之四:怕陌生人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咪手里抢走吧?”
恐惧背后:
当当在家活泼调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个不停 。这个在家活跃非凡的小家伙,出了门可就蔫了 。奶奶想抱抱他,他赶紧把头藏妈咪怀里,双手紧紧地拽着妈咪的衣服,生怕被抢了走 。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哇一声就哭了 。家里来个客人,他一定拽着妈咪不松手,碰到长得强悍点的叔叔,他还吓得不停地哭闹,不把人哭走绝不善罢甘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