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档溜车是在与魔共舞( 二 )


空齿轮滑动是在行驶时收集机油,将齿轮推到空档位进行滑动,而支撑齿轮滑动是不换挡直接收集机油进行滑动 。从那以后,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流派,讨论的中心是哪种更省油 。我个人认为两种方法在节油方面的效果可以用长短来形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在安全性方面两种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长时间驾驶后,你应该能理解驾驶技能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成年人的潜意识反应逐渐演变 。因此,良好的驾驶习惯和驾驶意识对在关键时刻处理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告诉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原来我是用空挡滑行的,听到老司机和驾校老师叫我不要空挡,所以每当遇到湿滑或者下雨的路面,我就故意提醒自己不要空挡,开了好几年都没动静 。有一年冬天,我去北安河海淀车辆管理所,早上出门就开始下雪了 。当我到达北安河山路时,地面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 。山里的车很少,碎雪形成冰原,很滑 。开车走了很远,我看到前面有一个人推着一辆同方向的自行车,后座上有一个女人 。他们在雪地里一步一步地走着,几乎要滑倒了 。因为路比较窄,如果我超车的时候他们打滑,恐怕后果会更严重,所以我减速准备从他们左边绕过去 。当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一辆大型公共汽车从相反的方向驶来 。因为是一条两边都是大树的弯道,我无法预见迎面而来的车,所以突然就出来了 。如果我不加大减速度,那么我们3: 00见面,路窄我就靠近行人 。于是我开始踩刹车 。因为太关注路况,所以反映出平时潜意识里的驾驶习惯:不自觉地踩下刹车,轻轻踩下 。刚开始车稍微慢了下来,然后明显感觉到轮胎锁死失去了方向控制,开始往右边跑(幸好不是左边,这时公交车从我左边呼啸而过) 。我迅速松开刹车,踩下离合器,挂挡,试图重新控制 。离合器贴合后车的瞬间有一种方向感,车头左转后再次失去控制,开始一次次向右滑动 。看到它离路边的排水沟越来越近(排水沟不是首字母D的小儿科,以前是北边路边常见的深沟,放半个李霞进去也不成问题) 。看到无可救药的矫正头异常清醒,我还是想双手抱胸保护自己 。像所有危险时刻一样每一秒都变的很慢,眼睁睁看着车子滑行跟电影里的慢动作似的,这种滑行让人心里特别寒,无法控制,不知道它会去哪里,脑子里只能往最坏打算,甚至浮现出车毁人亡的图片 。真是命好,车没滑到排水沟里,撞在路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停住,震落的雪一下就把风挡变成磨砂玻璃那样透光不透影 。从侧窗看车身和行驶方向转了180° 。在车里座了有好久(具体多久自己都不知道了,反正傻半天),四周一点声音都没有,跟一棺材似的,发动机早憋灭了,只有仪表台上几个红灯分外刺眼 。座的身上都冷了才下车察看损失:最后以损失左示宽灯、左转向灯、左大灯、保险杠、机器盖、翼子板、前纵梁变形结束了这次旅途 。从那次事情后再没有空挡滑行过,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即便倒车下坡也挂上倒挡 。发生事故的概率总是很小,但无论多小,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一,追赶都是100% 。如果当时撞的是行人而不是树,那我在山区的父母就多了,省油也好,离合也好 。空挡和托挡滑行哪个省油一直是争论的问题,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会省油但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说哪个省油 。空挡滑行的节油机理是怠速状态的油耗比任何行驶状态都小 。打滑的节油机理是电喷发动机在打滑的情况下会断油 。低怠速油耗很好理解,断油需要说明:电喷车的运行电脑控制发动机在8种工况,其中有配套工况 。节气门全开时,节气门内的怠速开关会关闭,曲轴转速高于怠速,因此行车电脑判断发动机处于支持状态,停止喷油 。但停止喷油也受一些条件限制,首先行车电脑中有三个和托动工况相关的预设转速点:断油点、恢复喷油点和紧急恢复喷油点 。截止点:当发动机转速高于该点时,将进入支持模式,电脑将停止喷油;当发动机转速低于该预设值时,将进入无供油支持模式 。这时,发动机会被车轮推回,被动行驶 。恢复喷油点:为防止发动机熄火,电脑在转速下降到怠速转速之前恢复喷油,使发动机继续主动运转 。紧急喷油恢复点:当车速急剧下降时,如突然刹车,行车电脑会以高于紧急喷油点的速度恢复喷油,防止发动机熄火,同时还能为刹车辅助提供更多的真空储备 。(以上解释非所有车型均相同,不同车型或不同版本电脑会有不同处理方式,大致是相同的) 因此,在驾驶时: 1.如果发动机转速不够高,空挡滑行会更省油,反之托挡更省油 。2.水平道路上的长途出租车,空档比配套档更远,更省油 。3.长下坡滑行因断油机制,托挡比空挡省油 。以上仅针对手动变速箱和早期自动变速箱 。许多新的自动变速器车辆被设计成在接收油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到怠速 。但是鉴于以上例子,我个人不推荐空档,不安全 。了解这些,合理利用,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比如在山路下坡时驾驶空换挡、滑行,既省油又享受免费空换挡 。来源:车神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