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太阳不亮了怎么办?火星上的水去哪了?走,跟着北大教授《去太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蒋肖斌)著名航天科普专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 , 给孩子们写了一部科普绘本《去太空》 , 近日在第七届中国童书博览会上举办新书发布会 。 绘本以科普文学和手绘插图结合的形式 , 为孩子们讲解太阳系各天体知识和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 。
科普|太阳不亮了怎么办?火星上的水去哪了?走,跟着北大教授《去太空》文章插图
《去太空》系列共有3册 , 分别为《太阳与地球》《探索月球的故事》《类地行星大不同》 。 书中既描绘了宏伟震撼的宇宙场景、星球表面的壮丽景观 , 也介绍了深空探测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 内容紧扣天宫空间站建设、嫦娥五号取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着陆等我国航天的伟大成就 。
焦维新说 , 阅读科普书是读者自我教育的过程 , 如果没有兴趣 , 看不下去 , 知识性再强 , 也达不到传递知识的目的 。 因此 , 对科普书的最基本要求是趣味性和可读性 , 面向儿童的科普书就更是如此 。 以前写教材总是首先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 , 现在则首先考虑从哪儿入手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 然后逐渐展开 。
《去太空》就是一套趣味十足、贴近生活的绘本 。 书中的人物以作者焦爷爷和他的两个好奇心爆棚、热爱刨根问底的孙女为原型 , 从观测日食、欣赏月色等生活情境出发 , 通过一个个问题引起小读者的好奇:一旦太阳不亮了 , 我们人类怎么办?大气层以上就算是太空吗?月球车如果摔了跟头 , 自己能不能爬起来?火星上的水去哪里了?在一问一答中 , 枯燥难懂的知识变成了一段段简单轻松的对话 。
专业绘本画师细致描绘了太阳爆发性活动和各星球表面的火山、沙丘、峡谷、环形山 。 冷冰冰的探测器化为一个个讨人喜爱的卡通形象 , 让硬核的航天科技变得萌趣十足 。
【科普|太阳不亮了怎么办?火星上的水去哪了?走,跟着北大教授《去太空》】焦维新已经出版了科普作品30余部 , 荣获过国家科普类大奖 。 作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 , 他还每年在中小学开展近百场科普讲座 , 擅长把艰深复杂的太空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 , 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