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 )


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让他们想不通的习惯主要是:
1、一杯茶水喝一天我国是产茶大国,茶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国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绝大多数国人在办公室的喝茶习惯是一杯茶喝一天,而且是一边喝一边加水,从不间断,喝完了加,加满了接着喝,一直喝到没有了茶味,也不换新茶 。西方人虽然也喜欢喝茶,但更喜欢喝咖啡,一杯咖啡下肚,能管多半天,一天之内即便喝几杯也只需要几分钟,绝不像国人那样一喝就是一天 。
2、过分谦虚西方人听到别人夸赞自己时,通常一句“谢谢”就算回应了,中国人则不同,即便别人的夸赞完全符合实际,是受之无愧的,也要谦虚半天,总要极力地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很不够 。
3、母语情结国人和外国人聊天外语讲的倍棒,可经常当着外国人的面与也能讲得呱呱叫的同胞讲汉语,哪怕只是个语气词,也不愿意以一贯之地讲外语,结果弄的老外总以为中国人有不愿意让他们知道的话要说 。
4、不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是发现了明显不合适的事儿,宁肯跑断腿去给管这事的人传话,也不愿意直接出面解决 。
5、热情过度 喝酒吃饭劝酒加菜不看实际需要,越说不喝不吃了越硬劝着别人吃喝,而且大有强塞硬灌之势,完全不考虑客人的真实感受 。
6、老好人有些事明明不对,可因碍于脸面,不敢也不愿意制止和挑明,当有人问及其观点和态度时,也只是哼哼哈哈支支吾吾搪塞,不想落个坏人好事的名声,而在背地里又往往牢骚满腹 。
7、一人不做主会上发表意见时,总喜欢说:我个人认为,或者,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组织,正式意见呆我们研究后再告诉大家 。
8、工作先松后紧办理一件事情时,不是一开始就紧锣密鼓,紧凑有效,而是不紧不慢松松垮垮,等到实在不能按期完成了,才着急慌忙加班加点,尽管完成了既定任务,有时却难免粗枝大叶 。而西方人干事儿历来是雷厉风行快马加鞭,即便是时间非常充裕也坚持先紧后松,以便精益求精 。
以上就是外国人对中国人某些习惯的看法,在他们眼中,这些习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觉得很不可思议 。不过,这就是文化不同的结果,但凡在美国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上面这些习惯都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 。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 。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