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祸从口入!五招防范儿童误吞异物

家有儿女,生活处处有惊雷。永远不知道家中哪些日常用品,会变成好动的孩子们口中的“砒霜”。
儿童误吞异物,导致消化道疾病甚至危及生病的新闻并不少见。
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宝宝一抓到什么东西,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嘴巴里塞。
消化道|祸从口入!五招防范儿童误吞异物
文章插图
误服异物成为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临床上儿童消化道异物非常多见,特别是婴幼儿,吞下的东西也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如硬币、耳钉,纽扣电池、项链、发卡等等。
我们整理了临床常见的误服异物种类,家长们在日常生活要更加留心以下物品:
【 消化道|祸从口入!五招防范儿童误吞异物】圆形异物:
硬币、游戏币、弹珠、棋子等。
尖锐状异物:
瓜子壳、枣核、杏核、鱼刺、骨渣、糖棒等。
药物:
降压药、降糖药、钙片、鱼肝油、感冒药、抗抑郁药物、甲状腺素等各种家庭常见临床用药。
腐蚀性异物:
纽扣电池、强酸(硫酸等)、强碱(洗衣凝珠、下水道疏通剂等)
这些异物一旦吞下,往往不能像食物一样正常通行,很多关卡会让它停留在消化道里。首先第一关就是食道,食道有三个比较狭窄的部位,很多异物就被卡在这些地方。
消化道|祸从口入!五招防范儿童误吞异物
文章插图
有些孩子有恶心、窒息、咳嗽、流口水、拒食等症状,但也有约 1/3 的孩子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吞食尖锐锋利以及体积大的异物而不及时取出,可能会引起黏膜糜烂、出血,严重者甚至发生穿孔,造成腹膜炎等,危及生命。
任何疾病最好的治疗永远是预防,防患未然是误服异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孩子现在没有分辨危险的意识,所以,家长的预防监督更加重要。
缺乏安全教育、药物未正规保存、腐蚀性液体未妥善放置、家长缺乏常识等等都是导致儿童误服异物的高危因素。
消化道|祸从口入!五招防范儿童误吞异物
文章插图
那么,如何防范消化道异物?
1、家长们应加强对婴幼儿的看护。在教育儿童不能将硬币、电池、玩具等放在口内玩耍的同时,还有将这些小物件放在儿童够不到地方。
2、少吃花生米、果冻等零食。家长要控制好孩子摄入花生米、瓜子、果冻等零食的量,否则孩子一不小心就会呛到或者噎住,轻者影响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窒息。
3、年龄小的孩子尽量吃研碎的零食。如果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花生米等豆类的食物,要尽量研碎,这样不仅利于消化吸收,而且能降低被呛到的风险。
消化道|祸从口入!五招防范儿童误吞异物
文章插图
4、吃东西时避免打闹嬉戏。当孩子吃东西时,特别是花生米类或豆类食物,尽量避免嬉戏打闹,一闹起来就容易让食物顺入气管里,对孩子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5、避免孩子吃饭哭喊。和打闹不同的是,孩子吃饭哭闹常常张着大嘴,这时如果嘴里有花生米等食物,一般难以下咽,稍不注意就会呛入气管,后果不堪设想。
发现孩子误服异物,一定要及时就医,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儿童的伤害,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