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逗蚂蚁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逗蚂蚁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小班语言逗蚂蚁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逗蚂蚁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
2、表演用的道具:
(1) 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
(2) 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
(3) 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 。
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
教学反思:
《逗蚂蚁》这首诗歌节奏明显、内容浅显,短小精练又生动活泼 。这朗朗上口的诗歌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
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产生兴趣,通过猜一猜:“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客人一起来做游戏,猜猜它是谁?” 。用猜想形式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再通过喊一喊,逗一逗,设计了游戏情境“逗蚂蚁”,引导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理解儿歌内容,并熟悉儿歌句式“ 蚂蚁来呀来” 。
第二环节我改变了以往单一模式的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儿歌 。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儿歌中的“哼哟哼哟搬得欢”,启发幼儿分别对“哼哟哼哟”与“搬得欢 ”进行联想,达到了两个目的:
一是加深了幼儿对蚂蚁体型小、力气小的印象:
二是发挥了移情作用,让幼儿明白有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在试上时,情况并不乐观,出现幼儿对儿歌感兴趣,但是一到游戏环节出现混乱的景象 。
主要原因是幼儿不知道哪些是问哪些是答 。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带着“哪些是问的”这一问题听儿歌 。并在分配角色时,教师用“请”的手势作为提醒,帮助幼儿理解 。小小的一个手势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在学习中并进行表演,小班幼儿年龄小,较容易进入游戏情境,但主动性往往不够,因此我设计了让沈老师带领参与,教师的参与起着一种示范,又能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