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中 , 学生知识的获得 , 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 , 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 , 把课堂还给学生 ,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让学生自主学习 ,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 创设自学的“气氛” , 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 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 , 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了方法 , 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 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学生的创新意识 , 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 ,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 , 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 , 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
1.指导预习 。自主学习的预习 , 贵在独立性 , 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 , 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 , 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 。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 , 读书方法适时渗透 , 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 , 提纲逐步精简 , 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 , 走上自学的道路 。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 勇于质疑问难 。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 , 不愿质疑问难 , 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 , 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 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 培养交际能力 。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 , 各抒己见的机会 ,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 , 让学生充满自信 。我在教学中 , 经常设计小组讨论 , 全班交流的环节 ,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 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 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 。这样 ,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 促进相互了解 , 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 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 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 , 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 , 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 , 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 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 , 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 , 使能力得到提高 ,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 , 互助合作的精神 。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 能使学生情绪高昂 , 思维活跃 , 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 , 智力活跃 , 接受能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