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恐惧应对小方法


宝宝心理恐惧应对小方法

文章插图
很多孩子都会有一种心理,对某些事物表现出害怕甚至恐惧的心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知道,可是问题的根源却没人回答,作为父母,其实是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这种情理的 。
【宝宝心理恐惧应对小方法】
相关关键字:宝宝心理小儿心理恐惧小儿安全感
不少妈妈常常因自己的孩子胆小而伤脑筋,她们疑惑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害怕甚至是恐惧心理,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怕生
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了,并和妈妈建立起了依恋的感情 。到7个月左右,孩子不仅能识别陌生人,还会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 。其实,这种“怕生”的自然表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本能的一部分 。建议不要让孩子总是待在家里,要经常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给孩子创造接触更多人的机会 。此外,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亲近,如被抱、被亲等,让孩子在他自己感觉安全的距离内和他人交往 。
二、害怕陌生事物
有时孩子害怕的东西在成人看来十分可笑,如一只会摇头唱歌的娃娃,甚至是妈妈戴了墨镜的样子 。研究发现,完全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物品都不会让实验的动物感到害怕,但中等陌生程度的物品则会激起动物的恐惧,因为熟悉意味着安全,而完全陌生的事物因为不了解反而不被对方引起关注 。但中等程度的陌生,既可能被识别又与以往的经验不同,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 。建议让一件事物从陌生逐渐变成熟悉,就不会让孩子害怕了,例如娃娃摆在房间里让孩子逐渐熟悉,然后再让娃娃发出声音,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父母还可以主动示范玩娃娃,让孩子知道娃娃并不危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消除害怕的心理 。
三、对黑夜恐惧
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要和父母分房睡觉;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经历了精神创伤,表现为怕黑 。父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建议如果孩子是因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逐渐缩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时间,直到孩子适应 。另外,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很爱他,给他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因为想像而产生恐惧,“素材”大多来自电视,要尽量让孩子看内容和他日常生活更接近的节目,临睡前尽量选择阅读等安静的活动,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解释,让孩子理解想像和现实的区别;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活变动而产生怕黑心理,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如果是出于创伤性事件导致孩子经常恐惧,那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了 。
这里,列出父母教育孩子的不正确和错误的做法,以便引以为戒!
1、吓唬 。经常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大灰狼会来抓你!”这样做虽然能一时管住孩子,但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
2、定论 。“这孩子就是胆小,一点也不勇敢 。”听多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的 。
3、过度保护 。孩子虽然需要保护,但如果做什么事都有很多人照顾着,一有问题父母立刻会替他打点,时间长了也会变得胆小 。
4、缺乏保护 。如果带孩子去游泳,不给孩子充分的适应时间就逼着孩子下水,结果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怕水而不想学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