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


很少有父亲像母亲那样 , 详细地把结果告诉提问的孩子 。
当一个孩子把自己的问题问母亲的时候 , 母亲也许会不要孩子动脑筋就把结果告诉给孩子 。而父亲则不然 , 稍微讲上几句 , 也许就不愿多讲 , 把问题扔给孩子 。看起来 , 父亲似乎是不耐烦 , 教育孩子很粗糙 , 然而 , 却往往“歪打正着” , 去促使孩子动脑筋 。
鉴于以上现实 , 父亲在与孩子接触中 , 不妨做回“差劲”父亲 , 尝试“一问三不知” , 从而留给孩子思考、想象的空间 。
有一次 , 我向孩子出示了一只不透明的塑料袋 。孩子问:“里面有什么呀?”我笑而不答 , 故意说:“我也不知道呢 , 你自己看看有什么?”打开袋子后 , 孩子左看右看 , 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 。紧接着我设下悬念 , 提出第二问:“真的没有吗?怎么袋子鼓鼓的呀?”我让孩子把袋子口拧紧 , 感觉袋子是鼓鼓的 , 扎一个小孔 , 孩子又感觉到里面有气跑出来 , 原来袋子里有空气 。
于是 , 我继续加强引导 , 提出了第三问:“为什么你刚才没有发现呢?”有了以上“认识空气”的感知经验 , 孩子很快总结出 ,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 看不见、抓不着、摸不到 , 所以刚才没有发现 。通过这次问答 , 孩子不但掌握了新知识 , 而且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 。
世界丰富多彩 , 千奇百怪 , 因而在幼小孩子的心目中时常会产生无数个疑问 。但是不是每个问题我们都该有问必答呢?其实 , 注意引导孩子在探索思考中寻求结果 , 从小养成爱动脑筋爱想问题的习惯 , 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有时候做父母的佯装不懂 , 也是对孩子提问和思考的一种鼓励和引导 , 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

孩子怎么会说脏话了?
【“一问三不知”】爸爸有心 , 宝宝更聪明



心理学专家经研究发现 , 经常与爸爸相处的孩子显得比其他同龄孩子更聪明、更独立 , 在社会上也更容易成功 。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却影响力很强的差异 。这些差异除与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 , 更多的则是男女性别差异造成的 。
交流内容的差异
爸爸:天南地北

“一问三不知”
3岁前后开始的家庭教育 , 以“眼神教育”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