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垃圾食品 宝宝会变暴力


常吃垃圾食品 宝宝会变暴力

文章插图
垃圾食品不仅没有营养,还可能让宝宝脾气变坏,热衷于暴力行为!据香港某报刊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长期吃垃圾食品可能会增加暴力行为 。
牛津大学科学家以1000名16—21岁的男性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的3家青少年管教所 。科学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长期服用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另一组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包括大包装的油炸土豆条以及高热量的工业化加工食品等,然后对他们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 。目前,研究已显示,吃垃圾食品的人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更坏,但具体数据还没有公布 。科学家解释说,当大脑极度缺乏重要营养成分,尤其是缺乏大脑神经元的重要组成成分欧咪伽-3脂肪酸时,大脑会失去灵活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受损,暴力倾向增加 。而垃圾食品营养成分单一,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缺失 。
此前,英国科学家曾对231名罪犯进行过试验,发现在拘禁期间,服用营养补充剂的罪犯其暴力情绪较平时大大减弱 。牛津大学教授约翰斯坦说,研究表明,改进膳食可以使人情绪稳定,还能提高健康水平 。
别让你的宝宝变成“垃圾桶” !
所谓“垃圾食品”,即指“空热量食品”(含有高热量,却少有其它营养素的食品) 。小朋友常常会被电视上的零食广告所吸引,而这些零食,大部份是含有高糖份、色素、香料的甜食类,如巧克力、糖果、汽水、可乐……等 。小朋友吃多了,血糖会很快上升,影响食欲及正餐的摄取,久而久之,爱吃零食的小孩,会变得瘦弱、脸色苍白、胃肠不好,对健康的影响很大;而且,孩子一旦吃了零食又吃正餐,则很容易发胖 。一至三岁的宝宝,其肠胃功能皆已发展健全,可吃的食物种类也非常广,若父母能在此阶段,训练自己的小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对孩子以后的智力、体能发展,有很重大的影响 。反之,若孩子不幸已有偏食的现象,父母最好能花点心思,适时地给予纠正 。
那么,到底一个幼儿的饮食该注意些什么?
一、幼儿饮食指导原则
就零至一岁的宝宝而言,宝宝从出生至一岁,其基本营养,有赖于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粉(或从6个月起转换成较大婴儿奶粉)的供应 。除此之外,从宝宝4个月起至6个月,建议父母开始添加五谷根茎类(例如米粉、麦粉、稀饭……等)以及果汁蔬菜汁等 。7至9个月则可开始添加肉类(例如蛋黄、猪肉泥、肝泥、鱼肉泥……等),其份量与次数随着月数而增加,至宝宝满一岁时,可以吃到每日一碗稀饭、一两肉、1/4碗青菜,以及一份水果,而奶量也随副食品的添加而减少到每日保持480cc至500cc即可 。
副食品的添加,其目的有三: 1.铁质的补充 。2.让婴儿尝试其它种类的食物,以作为日后接受固体食物的准备 。3.营养的需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碌或制备不便,而忽略了此重要的任务 。因此在一岁以前,小孩对外界的敌意较小,对各类食物亦较不会排斥,各类食物可在此期给予尝试,往后较不会造成有偏食的现象 。在零岁之前的婴幼儿,父母较少会给予垃圾食品,但在一至三岁期间,由于幼儿的活动力增加,所需的营养相对提高,碍于幼儿胃容量小且用餐无法久的坐情况之下,父母必须在三餐之外,另添加一至三次的点心 。点心的安排,以不影响正餐为原则,内容必须是营养卫生的食物,最好由父母自己制备,千万不要贪图方便,而采用市面上一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饼干、汽水等零食,以免养成宝宝吃零食的习惯 。零食与点心是不同的,市售的零食如巧克力、洋芋片、波乐多、蚕豆酥、虾片……等等,其糖份、油脂及盐份含量过高,并不是很好的点心来源,但完全不给零食吃,也不见得适当,因为对于上托儿所、幼稚园的小朋友,看到别人吃当然会想尝试,且这些零食亦是小孩对外沟通的讯息所在 。故对于零食的给予,父母必须订出一套限量的原则,如一天吃一片口香糖,饭前不可喝可乐、水……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