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探索


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探索

文章插图
这里谈到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是指弱智儿童身上可以观察到的举止、动作 , 是可以具体的描述的状况 。例如穿衣服、吃饭、写字、说话、打架等 , 相反不能做具体的描述的如愤怒、快乐、懒惰、自我情绪的低落等都不属于习得与矫正行为的范畴 。举个例子说吧如我们班里的黄雯欣发脾气在教室里乱跑 , 大声的叫偶尔也袭击他人 , 或者使劲的咬自己的手有甚至能咬出血来 。
发脾气一词实在是含糊不清 , 他不能把这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描述出来 , 还有像“情绪激动”、“具攻击性”、“具破坏性”等都属于含糊的词语 , 叫不能作为习得与矫正的行为 。因此 , 我们探讨的只是弱智儿童在生活之间中可以被观察到的 , 能用来具体描述的具体行为 。
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探索
一、 智力障碍儿童行为的习得及所需的帮助一般情况下 , 正常儿童的行为在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就能习得基本的社会生活行为 。像吃饭、喝水等 , 并不需要专门的系统的训练 , 但是这些行为也是通过艰苦的学习而得到的 。
可以这么说 , 一个初生的婴儿及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 , 更不会写字 , 这些技能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来的 。搭乘公共汽车 , 吃饭穿衣等种种行为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学习得来的 。行为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正是因为弱智儿童对环境的注意力弱 , 学习困难以及弱智自身生活条件差等许多综合的原因 , 才使弱智儿童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适应障碍 。
弱智儿童行为的习得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必要的帮助 , 通常情况下 , 一个人做了一个特定的行为后 , 周围的环境就会做出反应 。当你向某一个人微笑时 , 那个人也会向你微笑;当你按动电灯开关房间的灯就会亮起来;当你吃了饭喝了水肚子饿口渴的感觉就会消失等 。周围环境的这种反应如果能使行为人产生愉快地感觉 , 那么行为人就会重复这一行为 , 以便可以再一次获得那种愉快的感觉 。
(3)当弱智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时 。把他从这种活动中暂时隔离出来 。对弱智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改造 , 同时帮助他建立起相应的良好的行为 。如某同学讨厌写字 , 每当写字时他就会捣乱 , 把笔弄断、把纸斯烂 。为了消除他写字时的强化物 , 老师坚持要他把字写出来 , 同时指导他如何写字 , 看着自己也能写字 , 学生很高兴 , 老师及时的鼓励他 , 他从中得到了满足 , 以后他便形成了良好的写字行为 。
第六步:实施弱智儿童问题行为矫治要做好记录 。行为组成了学生的生活活动 , 在活动中在矫治计划的指导下 , 运用有效的强化物 , 做好弱智学生的行为矫治工作 ,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 。
【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探索】 第七步 , 检验行为矫治的效果 , 通过记录、观察 , 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 检查弱智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情况 , 看行为矫治是否成功 。从而找出矫治下一种问题行为的方法 。总之 , 只要我们弃而不舍 , 适时地给于弱智儿童合适的强化物 , 他们的问题行为就能得到矫治 , 他们的良好行就能够逐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