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煮饭( 四 )



专家提示:

当宝宝说:“妈妈,我要买”的时候,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金钱观教育了 。

对三、四的宝宝来说,“钱”还是玩具的一种,一张花花绿绿的纸,但他们已经朦朦胧胧地知道,这张纸可以在商店里换回喜欢的玩具、糖果 。

这正是宝宝认识“金钱”的开始 。

钱币是什么

于是,丫爸找来了许多硬币:
一角的、五角的、一元的……像教丫丫识字一样耐心地教她:
这是一角钱,小小圆圆的;这是五角钱,黄颜色的;这是一元钱,拿在手里又大又重 。接着,丫爸又拿出几张纸币:丫丫,这可不是你画画的纸哦,它们也叫做“钱”,“钱”可以在商场里买到想要的东西 。

经过丫爸丫妈的耐心教育,丫丫终于可以认清楚圆圆的硬币和花花的纸币了 。

为了验证第一期教育成果,丫爸特意找来许多混淆物:扣子啦,塑料片啦、色纸啦,把它们同钱币放在一起,让丫丫把其中的“钱”挑出来 。没想到丫丫还真不赖,一个不差!丫爸得意地说:“看来咱家有个理财小天才呢!”

专家提示:

认识钱币是培养孩子金钱意识的第一步,要让孩子认识到钱与其他东西是不同的,它可以用来买其他东西 。

买东西游戏

认识了钱币之后,丫爸和丫妈就在家里开起了“超市”,什么书啊,玩具啊,甚至爸爸的眼镜都成了“商品”,妈妈、爸爸和丫丫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只见丫丫提个小篮,模仿妈妈的样子对“售货员”说:“我要买一双袜子多少钱?”“一元钱 。”“给你钱 。”“袜子拿好 。”……一次小小的“交易”就这样结束了 。丫丫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每次把自己的钱花完之后,就要求当售货员 。
因为她渐渐明白,买东西要把钱花出去,而售货员却可以再把钱收进来 。

专家提示:

买和卖的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其乐无穷,除了可以体会到交换的乐趣之外,还能感受到交换带来的“成就感” 。生活中,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把它当作生活经历的一部分 。

存钱罐里的秘密

丫丫认识了“钱”,又会用“钱”买东西后,丫爸就不失时机地送给她一个圆脑袋,胖肚子的小猫存钱罐,丫丫指着小猫后背上的开孔说:“这是什么?”“这是存钱罐,以后爸爸妈妈给你的钱,可以把他们存进小猪的肚子里,存多了用来买你喜欢的东西 。”爸爸笑眯眯地说 。

“不知不觉存了好多钱”

这一招还真管用,之后,丫丫把爸爸妈妈给的钱都如数“喂”进小猫的肚子里,有时候还会对妈妈说:“小猫饿了,给他吃点钱吧 。”不久之后,丫丫的小猫就变得沉甸甸了,丫丫一边拍着小猫的脑袋,一边煞有介事地说:“不知不觉存了好多钱 。”这时候,弄得丫爸丫妈都忍俊不禁 。

节约意识自觉建立

再去超市,每当丫丫要疯狂购物时,妈妈就会提醒他:“你存的钱够不够买这个的?”丫丫只得忍耐地罢手 。
有一次,丫丫对一只绒毛小鸭子爱不释手,一定要买,妈妈对她说:“我们把存钱罐里的钱取出来,看够不够买小鸭子,好不好?”回到家后,丫丫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打开存钱罐,数数里面的钱 。

12
嘟嘟妈问策“任性”怎么办
专家提醒:为婴儿拍照慎用闪光灯




存钱罐打开了,“哗啦”硬币散落了一地,丫丫吃惊地看着这些硬币,似乎不相信会有这么多 。妈妈数出买绒毛小鸭需要的钱,推到丫丫面前:“这些够买你的小鸭子了,剩下的钱妈妈再帮你放进去好不好?”看到陡然变少的硬币,丫丫撇撇嘴小声说:“我不买小鸭子了……”这的确令妈妈也感到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