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母乳喂养有多难

困扰一:缺少乳汁

发生原因
缺乏亲子刺激
妈妈在产后未能和宝宝亲密接触,也就是未能做到“母婴同室”,缺乏应有的刺激,导致乳汁不足的问题 。
应对方法:“母婴同室”是妈妈哺乳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最好在宝宝出生后30分钟内与宝宝肌肤接触 。亲子间的视觉刺激、肌肤接触、吸吮动作等,都是增加乳汁的好方法 。
哺乳方式不正确
新妈妈总会担心宝宝吃不够 。如果哺乳方式不正确,只让宝宝吃到了“前奶(乳汁的前一部分)”,而吃不到“后奶”,宝宝往往会吃不饱,会1小时哭1次 。这是因为后奶的脂肪成分较多,宝宝吃后可有较大的满足感 。
应对方法:如果妈妈无法和宝宝常常在一起,或是宝宝总是吃不够,那么妈妈可以每隔一两个小时就用吸奶器吸出乳汁,这样就能让乳汁逐渐增加,不过,这不如让宝宝自己吸吮来得好 。
困扰二:担心宝宝吃不饱
新妈妈认为宝宝吃奶次数多或时间长,就是吃不饱,其实,并不能据此来判断 。事实上,除非宝宝含乳头含得不好,或妈妈没有依照宝宝的需要来喂食,否则宝宝很少吃不饱 。宝宝的哭泣可能因为尿布湿了或身体的其他不适 。
应对方法:
· 参考宝宝体重及生长曲线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如果保持1星期增加150~200克的成长速度,就是正常的;早产的宝宝体重增加较慢,但只要持续增加,没有下降,也是正常的 。妈妈也可以为宝宝画成长曲线 。
· 参考妈妈的大小便次数
喂哺母乳的妈妈,如果自己每天小便6次以上,就表示宝宝吃的母乳是足够的 。
困扰三:宝宝拒绝吸吮
发生原因
·妈妈喂奶的时候,宝宝根本不饿
应对方法:观察宝宝的“饥饿暗示” 。当宝宝出现“搜寻反应”或“吸吮反应”时,就表明他可能饿了 。“搜寻反应”是指妈妈将手指轻点宝宝的嘴角时,宝宝会跟着妈妈的手做搜寻动作 。“吸吮反应”是指当妈妈将某样东西放在宝宝嘴巴上时,宝宝会很自然地想去吸吮 。还有若是宝宝“握拳头、哭泣或抱住肚子,看似一副饥饿的样子”,那也可能是宝宝在暗示妈妈“我饿了 。
·宝宝先接触了奶瓶而影响了吸吮方式
宝宝先接触了奶瓶而影响了吸吮方式,再让他去适应妈妈的乳房,可能就需要多花点功夫了 。
应对方法:尽早用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就尽量不要与母亲分离,尽快让宝宝熟悉妈妈的乳房,并尽早用母乳进行喂养,不要让奶瓶占了先 。
·与妈妈的乳房状况有关系
比如妈妈的乳头有过短、凹陷等现象 。这样宝宝在喝母乳时比较费劲,所以拒绝吸吮 。
应对方法:妈妈应让宝宝坚持吸吮一段时间,乳头的过短、凹陷现象就能得到改善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就需要进行乳头牵引 。
困扰四:一天喂很多次,感觉体力不足
妇女产后一两天可能会因生产时的用力而有腰酸背痛的疲劳感,不过这种体力上的疲累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其实产后妈妈的体力和耐力是很强的,因为在怀孕的过程中已适应了很多身体的不适,所以感觉自己体力不足,大多是一种心理作用 。
应对方法:为了帮妈妈节省体力,不要一天都在喂宝宝喝奶,而是要等到宝宝需要喝奶时才喂食 。另外也应该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姿势来哺喂宝宝,例如摇篮式、侧躺式等,这也可以为妈妈省下不少体力 。
困扰五:乳头酸痛、破皮、皲裂
发生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有些妈妈只让宝宝吸乳头,这样乳汁是不会出来的,宝宝因为无法吸到乳汁而更加用力吸吮,久而久之,乳头的摩擦会越来越大,从而造成妈妈乳头破皮或裂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