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

说起三顾茅庐,相信只要是中国人,早已是耳熟能详 。
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到荆州投奔刘表,暂时在新野驻扎 。说起刘备来,也是多年创业,可日子却过得很苦,一直东躲西藏、颠沛流离 。
手底下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万人敌,可谋士只有孙乾、简雍,还都是泛泛之辈 。由此刘备越发感觉到读书人的重要性,也越发求贤若渴 。
后来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徐庶,却被曹操一封信给骗走了 。
刘备正倍感灰心失望,幸好徐庶临走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还说:
“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
按照徐庶这说法,诸葛亮的能耐可就大了去了 。而且徐庶还提醒刘备:
“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
也就是说,诸葛亮这人能耐是大,可架子也大,得刘备亲自登门去请 。
于是就这样,便有了《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
【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

文章插图
只不过《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部小说,虽然跟历史有关,但难免有演义的成分 。
因此,有关刘备三顾茅庐的事,历来有两种看法 。
一种看法,这事是真的,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
  • 第一个证据,就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 。
这可是诸葛亮出兵伐魏时,向后主刘婵上的一个奏折,里面清清楚楚写着:
“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如果真没有这事,可就是欺君之罪 。
再说当时,虽然刘备已经死了,可很多老臣、旧臣还都活着呢,诸葛亮就算想欺君,也瞒不过去呀!
  • 第二个证据,就是《三国志》里的记载 。
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确实有过三顾茅庐,而且是:
凡三往,乃见 。
也就是说刘备至少去了三次,这才见到了诸葛亮 。因为这个“三”字,在古代大多表示虚数,也就是多次的意思 。
有人说是真的,就必然有人说是假的 。
这或许也是历史,为什么总有谜团的原因 。毕竟我们总不能,让死去的人再活过来,然后告诉我们真相是什么 。
当然,认为刘备三顾茅庐不是史实的人,也是有证据的 。
  • 证据就是《魏略》里面的记载 。
《魏略》是记载魏国的史书,但却记录了刘备和诸葛亮君臣相见的事 。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
也就是说,刘备不但没去三顾茅庐,反而是诸葛亮自动找上门来的 。另外因为诸葛亮年纪轻,刘备好像还不是很待见 。
那么,当时诸葛亮多少岁呢?26岁 。而刘备当时已经46岁 。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刘备三顾茅庐这件事,不真实的原因 。毕竟在当时,诸葛亮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而刘备已是戎马半生的一代枭雄,有一大堆名头,还有皇叔之尊 。
不过我倒是觉得,光看年龄、身份和地位,并不能证明刘备没有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 。
实际上,古人为了能请来贤人,辅佐自己成就一番事业,还是很下苦功夫的 。
比如周文王为了请姜子牙,亲自跑到渭水河边,还给姜子牙赶车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为了见一个叫“稷”的市场小官吏,一连登了五次门才见到 。
刘备为什么就不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呢?
那些觉得不可能的人,或许只是因为内心里,把自己看得太重,却把别人看得太轻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太多互相不理解、不体谅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