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让我进垃圾桶吗?




今天,自由活动过后,孩子们都在老师的提醒下,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准备活动了 。结果,在娃娃家的角落里找到了三本图书 。问了几遍竟然没有孩子承认 。以前也有类似情况发生 。所以非常的生气,本来想狠狠地批评这个拿出来而忘放好的孩子的,但结果是没说一句话,捡起了书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
一下子,刚才还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可能孩子从来没看到过老师有这样的行动,不知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对孩子说;老师今天非常地难受,因为我们的好朋友要离开我们了 。在以书宝宝的口吻谈论了它的许多用处 。再请那个拿了书宝宝的孩子勇敢的承认是自己把它丢弃的 。是不是让书宝宝进垃圾桶而真的离开我们呢?孩子们都说不愿意这么做 。
请他们想个最好的办法,怎样让书宝宝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 。最后,大家都觉得先要向书宝宝道个歉,保证以后再也不乱丢乱扔,要爱护它们,否则再也没有书宝宝供我们欣赏了 。同时,丢弃图书的孩子也向大家做了保证,当时的他们都是很严肃的 。这时的他们都好像长大了许多,让我也感到了莫名的感动 。
分析:孩子的行为有些是无意识的 。在玩得比较尽兴的情况下会忘乎所以而忽视了老师的要求 。但是如果次数发生的多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而且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必要的游戏规则是正常开展活动的基础 。再者物归原处更是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习惯 。可能平时老师提醒得比较多,但是与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不如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他们做一点,这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埋下关心他人、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
提供支持:
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图书角,引导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建立家庭图书角,应从儿童牙牙学语时开始,可以给孩子买些图片、画书 。指导孩子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的习惯 。长此以往,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良好的品格 。



我生气了
中班游戏案例





1、观察重点:幼儿小舞台游戏的兴趣
2、观察实录:
一大早,玲玲来到我们的小舞台,她首先带上了小兔的头饰,穿上了表演服,得意的在这个活动区中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照镜子 。
过了一会儿,幼儿陆续来园,一下子小舞台热闹起来了,看见有人来,他们就念儿歌、唱歌,而没有幼儿来观看表演的时候,他们模仿起电视里看到的剧情,做起了“皇后娘娘”,开心得不得了 。开心得不得了,深怕自己的衣饰给其他小朋友占了 。
3、分析、反思:小舞台的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表现的机会,同时也为幼儿创造了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他们会互相穿衣、戴头饰,而平时一些胆子比较小的幼儿,在其他个别幼儿教育的带领下,也逐渐放开胆子很投入到活动中去 。但是我发现由于我没有为观众提供看表演的椅子,因此幼儿只能站着看 。所以我准备在小舞台一侧为幼儿摆放三个椅子,以便于幼儿观看表演 。



你想让我进垃圾桶吗?
有趣的蟋蟀





实录1:
户外活动的时候,小朋友都在活动,只见杨成源在草地上找着什么,全神贯注,不一会儿,兴奋地跑到老师面前,满脸的兴奋:“老师,我抓到一个虫子,它会跳的”,旁边的思玮接过话题:“我知道,跳的虫子是蚱蜢”;“不对,蚱蜢是绿色的,这个虫子是咖啡色的”,奇奇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在农村的小帆说:“这是蟋蟀,它会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