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好的改进措施 成绩糟糕有三个根本原因

成绩糟糕有三个根本原因,解决了,进步很快
孩子学习很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周末也不得闲,家长也跟着操心受累,可是有些学生,成绩很糟糕 。
作为常驻孩子身边的观察者,我总结了三个根本原因 。
首先,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欲望 。
有一次,我劝一位女生,“你总得为了更好的将来拼一把吧?”
她说:“老师,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挺好,要钱给钱,家里生活也可以,想吃猪头肉了,完全买得起 。”
如果这话出自一个10岁以下的孩子,还好理解,可这是一位年龄过了18岁的高中生啊 。
难道好的生活标准就是能够吃得起猪头肉?如果一个人的梦想,只是停留在满足低级感官、物质需求,而没有其它的高尚与美好,能指望他付出坚韧的毅力去为梦想打拼?
为什么他们在花朵尚未绽放的年龄,显得那么老气横秋,了无生机,明明并没有经受岁月的冰霜 。
这些孩子的心里,缺一颗梦想的种子 。
没有见过天地的广阔就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具体目标,没有目标哪来动力?没有动力的前进随心所欲、遵循本性、顺其自然,然而,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是反人性的,都是逼着自己前行的 。

成绩不好的改进措施 成绩糟糕有三个根本原因

文章插图
种植梦想的方法,自然是让孩子去见识、去体验、去经历 。不能体验真实的生活,也可以参加主题活动,当然缺不了大人的引导 。
【成绩不好的改进措施 成绩糟糕有三个根本原因】也许你家很富裕,富裕是一柄双刃剑可能让孩子看得更高远,也可能极端挫伤孩子的进取心,“躺平”也可过好一生,干嘛还要奋斗不是?那你就带孩子来我家做客吧,体验贫穷的日子怎么过,不过要多带礼物 。
再说“思考”这个问题 。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时候不思考就会“罔”,“罔”是迷惑,没有收获的意思 。没有思考的学习,就不会有收获 。只有思考过,想明白了,才会学会知识 。不明白,靠死记硬背,虽然能够背诵,但没用 。
即便有思考,还有个思考的深度问题,浅层次的思考,有浅层次的收获,而高手都是深入思考、细致思考的人 。
拿我自己跟过去相比,过去我读到一篇好文章,会惊叹“真好”、“好有道理”,做读书笔记,至多走到找时间再看笔记,没有下文了 。学习写作之后,我能看到文章表达的道理、批判性消化吸收、转化成认知和行动 。我还会看到这篇文章为什么吸引了我,可能是材料新颖、可能是立意高、可能题目诱人、可能第一段稳住全场、可能是逻辑结构科学有力、可能结尾回味悠长、可能语言真诚、可能全篇节奏松紧有致,也可能兼而有之 。
我很享受做一回解牛的庖丁的感觉,“目无全牛”,把一篇文章肢解成一地的零件 。思考够细、思考够深,收获自然更大 。
真有学生学东西是不思考的,我的学生,高中的学生,现在仍然有分不清词性的情况,学了十年英语,没有想明白:当主语的,应该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原形,动词竟然有主动和被动语态…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如果不思考,跟一棵芦苇无异,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
第三,“熟练度”的问题 。
“熟练度”指经过反复练习,你产生某种程度的自动化,不需思考、不需格外努力、轻松实现 。“熟练度”区分开了“生手”和“圣手”,“生手”满足于理解了怎么回事,“圣手”能够做得非常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