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注意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


家长应注意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

文章插图
“只生一个的独生子女,不好教 。”常听一些年轻妈妈叹气 。
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幼儿确实有较多的困难 。
首先,孩子没有游伴,一定缠妈妈缠得紧,心态上永远长不大 。同时因为是家里的宝贝,难免会被过分保护,也容易被宠、被惯坏 。
一方面因为没人跟他争、跟他抢,因此不知妥协也不知礼让,更不知征求别人的意见 。不是我行我素就是霸道、任性 。在家习惯当唯一的焦点人物,在外面稍感不被重视就受不了……
一位年轻妈妈说,她的独生儿子上幼稚园中班,每天在学校跟小朋友玩得好开心,并没有厌恶上学的迹象,可是每天早上就是起不来,赖床的习惯怎么改也改不掉 。刚开始时她总是很有耐心的,柔声唤他,轻轻摇他 。摇不醒就用俏皮话逗他、哄他 。问题是每天每天都要这样,有时候大人有急事赶着要做,或心情不好,就没有这么大的耐心了 。
最近我已经忍无可忍,由柔声变成吼声,轻摇也变成猛摇,每天早上都要母子小战一场,才在迟到的边缘时间,把他送进幼稚园的校门 。
我说,如果不是晚睡,睡眠不足起不来,那就是坏习惯,的确应该想办法纠正 。如果他是有兄姊或有弟妹的孩子,他会为了防范妈妈因他有缺点而少爱他,多爱别人,自然会产生一股牵制力量,牵制他听妈妈的话赶快起床 。独生子没有这样的顾忌,要靠自己管理自己,当然是加倍的困难 。就像大人要克制自己的“惰性”,除非有时限、有压力,有人牵着你的鼻子走,否则要自己牵自己的鼻子走路,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
当然,如果不是本性乖僻的特殊孩子,一般孩子都希望做好孩子,受大人的夸奖、称赞 。只是要克服想赖床的“惰性”,跟大人一样不容易呀!
所以,吼他、骂他没有用,而且也实在可怜 。聪明的妈妈应该先同情他,然后动动脑筋想方法诱他、导他、改正他!
我问那位年轻妈妈,她的宝宝什么时候过生日?她说快到了 。我随即教她一个妙招说,叫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次生日送他一个布谷鸟壁钟,每天早上让布谷鸟从时钟里跳出来,布谷布谷地叫着催他起床 。如果他按时起了床,你就让他在钟下贴的乖宝宝嘉奖表上,自己贴上一张小贴纸 。如果贴满五格,就给他一个小奖品 。(什么奖品,母子共商共定)“试试看,也许这是个好办法哟!
我不知道结果是不是真有效,但我提供她一个管教孩子的思考方向,那就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惰性” 。大人靠着理智也许能够自我约束,但幼儿不能,所以妈妈要帮他想方法,帮他战胜自己 。我相信幼儿战胜自己时的快乐一定跟大人一样,是一种满足——满意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这样的自我肯定,会变成开朗,变成活泼,变成人见人爱的可爱孩子 。
又有一位妈妈说,她的独生子不会招呼朋友 。
有一次她邀朋友的孩子来跟他玩球,玩累玩渴了,只见他拿出冰箱里的冷饮自个儿猛灌,理都不理站在他背后流汗喘气的小客人 。
“这怎能怪他呢?”我说,那是无意识的 。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没有与人分食、共食的习惯 。做父母的发现了,得当场提醒他、教他 。
一次又一次地复习几次,他就会记住 。如果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这种小事根本不用刻意教他,他自己也会做得很好 。因为家庭本来就是一个小社会,兄弟姊妹间有时需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有时也会发生嫉妒、冲突等吵架、打架事件 。但不管是合作也好,冲突也好,都是练习与人沟通、协调,与人友好相处的学习 。独生子女缺乏这样的环境,要从哪儿学习人际关系?虽然在托儿所、幼稚园的团体生活中也能学到,但幼儿在家里的时间,毕竟比在外面的时间多,所以必须随时留意,刻意制造机会让孩子多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