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的十字路口

9月15日也就是下周了 , 无论是否有转机 , 在芯片这条路上 , 中国都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
恰如50多年前的一声巨响 , 不同文明 , 且注定会是大国 , 在关键技术上 , 纵偶有捷径 , 但最终一定是要走到独立自主这条路上来 。
特朗普上台以来 , 一拳一拳打过来 , 也很明显看到 , 早已不是贸易的纷争 , 图穷匕见 , 卡住中国科技升级 , 进而遏制中国崛起 , 才是更大的目标 。而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 , 是主角 。
抽梯人 , 美国
德国思想家李斯特曾用“抽梯子”作为比喻 , 一个人当他已经攀上了高峰以后 , 就会把他逐步攀高所使用的梯子一脚踢开 , 免得别人跟着他上来 。
80年代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第一次充当抽梯人的角色 , 上演了一出日美半导体战争 。
美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早期离不开军方的大力协助 , 当时严格的军事应用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
1947年 , 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布拉顿、巴丁发明了晶体管 , 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制造是电子产品的重大突破 。在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之后 , 美国军方一直资助这项技术的发展 。从1948年到1957年 , 军方承担了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研究费用22.3百万美元中的38% 。
尤其在50年代中期 , 军方对贝尔实验室的资助一度达到晶体管研究经费的50% 。到了60年代美国军方在半导体上的需求超过了供应量的50% , 集成电路超过了72% 。
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项自己开发的技术 , 到头来变成别人的蛋糕 。50年代 , 索尼Sony集团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在美国出差的时候了解到晶体管这项技术 , 不过他想到的是将其用在当时时爆红的高科技产品——收音机 。这项新型技术的引用让索尼乃至整个日本的电子行业成为了世界的领头羊和模仿对象 , 日本也成为收音机产品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 。1959年 , 仅收音机一款商品 , 向美国出口的数量为400万台 , 1965年则达到了2400万台 。
日本真正辉煌在于国家层面推出的半导体计划 , 崛起的日本半导体厂商 , 让英特尔、AMD(超微)这些曾经的业界骄子年年亏损 。到了1985年 , 美国贸易逆差为1485亿美元 。其中 , 日本占据三分之一份额 , 为497亿美元 。之后 , 日本的对美的贸易持续扩大 , 一度占到40% 。
日本在DRAM行业中战胜了美国 , 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霸主 。这样的结果直接掀翻了美国这个自由国度民众关于日本国家的印象 , 1989年 , 一项民意测试的结果显示 , 68%的美国人认为日本是最大的敌人 。当时美国分为亲日的樱花派和强硬的敲打日本派 , 对日强硬的多来自企业界、国会和公众 , 一致的观点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削弱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风险 , 他们当时已经认为日本是比苏联更加可怕的敌人 。
围堵日本半导体
在1985年6月 ,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就日本电子产品的倾销问题提起了诉讼 , 这个著名的“301条款” , 即美国觉得哪个国家存在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行为 , 美国可以对该国进行调查 , 调查结束后美国总统可实施单边制裁 , 比如征收额外的关税、限制进口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