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怎么读音是什么,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笄和簪的区别

笄的拼音:jī 笄的中文解释: 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及笄 。
笄,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 。
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 。
笄组词 :及笄、 笄年、 加笄、 玉笄、 发笄、 磨笄、 笄珈、 笄岁、 摩笄、 箭笄、 未笄、 刺笄、 委笄、 副笄、 始笄、 逾笄、 笄总、 吉笄、 荆笄、 笈笄、 榛笄、 桑笄、 栉笄、 纚笄、 折笄、 笄礼、 初笄、 笄丱、 总笄、 鬈笄、 笄龄、 设笄、 及笄年华、 及笄之年、 将笄之年
及笄:读音【jí jī】
及笄之年的意思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
【笄怎么读音是什么,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笄和簪的区别】“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 。
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的区别
“将笄之年”不是“及笄之年”,“将笄”是将要到“笄年”还没有到,“及笄”则是已经到了“笄年” 。所以他们完全是不同含义的两个名词 。

笄怎么读音是什么,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笄和簪的区别

文章插图
笄和簪的区别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 。在《仪礼 。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 。”郑玄注:“笄,今之簪 。”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 。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 。《仪礼 。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 。”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 。”《礼记 。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 。”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 。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 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 。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可以许嫁,谓之及笄 。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可用金,玉,牙,玳瑁等制成 。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 。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 。《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 。《后汉书 。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 。”的记载 。
殷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 。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 。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 。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男子用簪的历史400年前在血泊中戛然而止,亡国之人何谈尊严 。现在只有从白云观道士的装扮上感受到曾经的华夏衣冠了 。
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簪的材料以骨为主,汉代开始出现象牙簪,玉簪,还在簪头上镶嵌绿松石 。唐宋元时期的簪则大量用金,银 ,玉等贵重材料制作 。银簪的制作工艺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盘花是用细银丝编结而成。簪头的雕刻有植物形,动物形,几何形,器物形等,造型多样,其图案多具有吉祥寓意 。另外簪头造型做扁平一字型的成为扁方,原为满族妇女用的大簪,也是簪的一种 。簪子是东方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 。通常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 。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 。比如满清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 。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簪分两种类型 。一类是实用簪,多用于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 。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于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 。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 。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