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三种典型不适及应对方法


崔神12堂育儿视频课,结合最新临床案例:http://display.taobao.com/xbd/index.htm

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三种典型不适及应对方法

文章插图
牋牋接种疫苗后发热正常吗?
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一些传染性很强、对人体危害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因为疫苗本身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当它进入人体时会对免疫系统进行攻击,迫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相应细菌或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损伤 。所以,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攻击,就会出现暂时的不适现象,比如发热等 。
预防接种后出现不适只能对症治疗 。全身症状以发热为主,并且不伴其他症状时,如果体温超过38.5℃,需要给婴儿服用退热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泰诺林或含布洛芬的美林);如果体温未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给孩子降温并给他多饮水 。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多见于注射后24小时内,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 。在辅助降温时,要让宝宝尽可能保持舒适,等待反应自行消失 。
但疫苗接种后数天才出现的发热,并不一定与疫苗接种相关 。建议在孩子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严重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
有家长咨询为了避免接种疫苗后的发热现象,是否可以在接种疫苗后即刻或几小时内就给孩子服用退热剂?对以前接种疫苗后有明显高热,此次又重复接种同一疫苗时,可在疫苗接种后4小时左右服用退热剂 。对于常规疫苗接种,无需在发热前服用退热剂 。
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三种典型不适及应对方法

文章插图
【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三种典型不适及应对方法】图来自于《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接种疫苗后局部红肿怎么办?
宝宝疫苗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是炎症表现,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 。注射本身就已形成了轻微创伤,有可能引发炎症 。此外,疫苗中刺激宝宝产生抗体的成分和稳定剂、防腐剂都是刺激性物质,容易导致局部产生炎症,而且疫苗对宝宝身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 。
家长要多加关注注射部位皮肤的红肿现象 。如接种部位红肿范围较小,程度较轻,能在几天内消退,说明炎症反应很快被控制了,不会造成伤害,家长无须担心;如果红肿范围较广,较为严重,应到医院就诊,但看医生前要告诉医生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
这里还要提醒家长的是,接种部位一定要保持清洁,注射部位不需覆盖 。若接种部位使用邦迪等覆盖,需两小时后去除 。
除卡介苗以外,其他疫苗的接种部位都不会出现脓包样改变 。卡介苗接种后2~4周,注射局部会开始红肿、化脓、破溃、结痂,最后留有小斑痕 。整个过程持续2~4个月 。破溃、流脓是卡介苗接种后常见的反应过程,护理时只要用清水擦拭,再蘸干即可 。用碘酒、酒精进行局部消毒,会使伤口难以愈合 。
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
接种疫苗后产生硬结怎么办?
有些疫苗接种后,接种部位皮下会出现硬结,没有压痛,这种情况属于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与注射局部受疫苗刺激有关 。家长不需特别担心,硬结会于疫苗接种后几周至几个月内自行消失,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后遗问题,不会影响到下次预防接种 。
还有的婴儿会在左腋下出现无痛包块,这种情况首先应该考虑是否为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由于卡介苗常规接种于左上臂,通过免疫刺激可能造成左腋下淋巴结肿大 。建议先做B超确定包块性质,再接受PPD(结核菌素皮试)检测 。若确为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大多进行保守治疗,可在结核科随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