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丨福果妈妈
一位宝妈分享她给宝宝做的辅食,与奶奶给孩子做的辅食的区别。
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章插图
给孩子换着花样做,一会儿米粉一会儿菜泥,又是鳕鱼又是鲜虾,从辅食机到打蛋器样样俱全,从食材到造型处处讲究,生怕孩子不爱吃吃不好,而奶奶带娃,每天就只给娃喝粥、吃面条、吃鸡蛋……
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章插图
娃好可怜,娃要回家~
倒不是说老人刻意虐待孩子,而是这就是两代人养娃的区别。
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长大的,我记忆中最好吃的就妈妈给蒸的鸡蛋羹了。
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章插图
上一辈人没有什么辅食的概念,当然就是用日常的食物来喂孩子,然后怕孩子不消化,给孩子吃一些粥,米汤,再加上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太好,吃个鸡蛋就觉得是有营养了。
但是现在的宝妈们,都知道0-3岁宝宝的饭需要单独来做,从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每个阶段辅食喂养都有不同的要求,这是一个完整丰富的知识体系,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都很讲究,营养、形状、搭配、过敏反应都会顾及,感觉已经可以和八大菜系并列,成为第九大菜系了。
而这样一套完整的辅食理论,碰上上一代人的带娃经,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了。
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章插图
比如说,孩子开始添加吃辅食,先吃米粉还是先吃蛋黄?
辅食开始吃了,是喝奶重要还是吃饭重要?
一岁以下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吃盐?
……
当妈妈的辅食理论遇上了奶奶的带娃经验:
ROUND 1
妈妈:6个月后添加辅食。
奶奶:孩子小时候就能吃米汤。
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章插图
给孩子喝米汤,这个经验更多是从前人们没有什么吃的,碰到宝妈没有奶水,也买不起奶粉的情况,就给新生儿喝米汤。
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这样当然可以,但是现在有条件了,还是应该首选母乳,其次是配方奶,至少配方奶可以保证孩子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
等到了4-6个月之后,宝宝除了奶之后可以添加辅食,米汤也可以作为辅食的一种来给孩子添加。
具体什么时候添加,要看宝宝的早期喂养情况以及发育情况来判断。比如,宝宝口水分泌明显增多,说明消化系统开始成熟;宝宝看见大人吃饭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说明孩子做好了进食准备;宝宝挺舌反应消失,说明孩子吞咽能力发育成熟。
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章插图
过早的添加辅食,可能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丧失对奶的兴趣,也会导致孩子营养吸收失衡。
另外,宝宝添加辅食不是为了省事或省钱,米汤也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能,不能经常用米汤来作为主要的辅食。
ROUND 2
妈妈:宝宝的食物不能太软太烂
奶奶:给宝宝做软烂一点,他不会咀嚼
很多老人喜欢给孩子吃烂面条,有的甚至还用传统的”大人嚼碎之后喂孩子“的方式来喂饭,这些做法有失妥当。
面条|妈妈给娃做的饭VS奶奶给娃做的饭,娃:米汤面条鸡蛋,我吃够了
文章插图
辅食性状是软是硬,是大是小,需要看孩子的咀嚼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改变,不能一上去让孩子吃硬的,孩子消化不了,也不能一直让孩子吃软烂的,起不到锻炼咀嚼能力的目的。